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深圳演绎童声天籁

Comentários · 69 Visualizações

9月20日20时,来自奥地利的“国宝级”音乐团体——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将在指挥尼科洛·莫雷洛的带领下再次来到深圳音乐厅,以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为主题,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与文化的音乐之旅。 舞台上的

  9月20日20时,来自奥地利的“国宝级”音乐团体——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将在指挥尼科洛·莫雷洛的带领下再次来到深圳音乐厅,以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为主题,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与文化的音乐之旅。

  舞台上的他们总是穿着一身独特的白色水手服,这也成为他们早已深入人心的特别“标记”。这次他们将带来《蓝色多瑙河》《歌手的喜悦》《闲聊波尔卡》《维也纳气质》《拨弦波尔卡》等作品,来自维也纳的歌声再次来到中国,孩子们用歌声续写着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美好情缘。

  

  据介绍,早在1498年,一支宫廷性质的音乐团体在维也纳成立。到了20世纪初,这个团体逐渐成为一个职业化、国际化的演出团体,这便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由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合唱传统),并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一起,被誉为奥地利的“两大国宝”。

  数百年间,合唱团与音乐巨匠们结下不解之缘——海顿家族、萨列里、莫扎特、布鲁克纳、本杰明・布里顿……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的作曲家,都曾为它量身谱写作品。每一段合作,都像为合唱团的声音添了一层色彩,年轻的乐团成员和合唱团悠久的历史在几百年来形成了有趣的碰撞。到如今,他们演唱着各式各样的作品,无论是庄重肃穆的合唱歌曲、活泼欢快的圆舞曲,还是饱含深情的艺术歌曲、充满各地风情的民歌,他们都能轻松驾驭;更在坚守古典音乐韵味的同时,大胆融入民谣、音乐剧、流行音乐元素,并多次获得格莱美提名,成为传统与创新交融的典范,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最让中国观众期待的,是他们对奥地利“音乐名片”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有着独到的演绎——此次深圳之行,合唱团特别献礼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把19世纪维也纳宫廷舞曲的巅峰之作,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位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五百余部作品,包括150首圆舞曲及《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等经典。

  音乐会的开场歌曲来自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这首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作品,在弗朗茨·冯·格尔纳特的填词与杰拉尔德·维尔特的编曲下,保留了原作的优雅流动感,相信能让现场观众迅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中;而后的《快速波尔卡“永远”》以紧凑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展现波尔卡舞曲的活力;《强盗加洛普》则塑造出极富戏剧性的画面效果;《闲聊波尔卡》生动再现妇女们叽叽喳喳的社交场景,编曲中保留的原始配器色彩凸显了维也纳轻歌剧的传统;《歌手的喜悦》生动刻画了歌唱家的炫技场景,体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对声乐线条的器乐化处理天赋;《拨弦波尔卡》这首老约翰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合作的波尔卡,以弦乐拨奏模仿曼陀铃音色,艾伦·莫塞西的编曲版本则强化了这种独特的音效表现力。这些作品不仅是维也纳舞会文化的“音乐化石”,更展现了施特劳斯家族将通俗音乐升华为艺术精品的非凡能力。

  文、图|记者 王俊 通讯员 苏昊陈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