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站到驿城 莲塘驿的历史印记

نظرات · 114 بازدیدها

资料图片公元1591年,深秋的某一天,当时的阳江县莲塘驿迎来了一位陌生旅客。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从驿站到驿城 莲塘驿的历史印记

  曾为阳江“东大门”古驿道,汤显祖等名人留下足迹

  陈步上;黄林

  莲塘古驿城遗址。资料图片

  公元1591年,深秋的某一天,当时的阳江县莲塘驿迎来了一位陌生旅客。他就是明朝大戏曲家汤显祖。数个月前,他被流放岭南,发配到如今广东湛江徐闻任小吏。对此,文学界有一个重要观点,这次的岭南之行对经典巨著《牡丹亭》的创作非常重要。发配徐闻时,汤显祖来回均途经阳江。他在阳江留下了6首诗作。其中,莲塘驿应属最让他“着迷”,两入其诗,其中一首还以莲塘驿为题。

  撰文:陈步上黄林

  沟通广州的核心驿道

  历史上像汤显祖一样历代官员、行旅从广州往来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四府走陆路必经阳江县或阳春县。四府即今广东茂名、湛江、广西北海钦州一带以及海南省。

  驿站,是古代设置在驿道之间,为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的人员或者官员来往途中提供换马、休息、食宿的场所。汤显祖曾在莲塘驿歇息。其诗《阳江道中》写道:“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参星列庭户,素月沾檐隙。”

  据《恩平县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976年),已建立了一条南起阳江,途经恩平、新兴,北至肇庆的南北向驿道,是阳江县的“东大门”,也是连接古粤西地区与广州以南的核心通道。汤显祖被贬谪徐闻时,自恩平进入阳江,所行路线与该驿道一致,途中经过恩平驿和阳江的莲塘驿两个驿站。恩平驿建于宋开宝中期(约972年),据道光《恩平县志》记载,其位置在恩平县城以东二里处。

  莲塘驿直到明初洪武年间才建成。修建时间有两说,一说洪武元年,一说洪武十二年。许多文化学者认同后者,因为洪武元年中才平定岭南,因此不可能这么快修建。

  那么,明朝为何在恩平与阳江之间设莲塘驿?学界有一个共识是:恩平直达阳江县130里,古代旅客以马或步行为主,路途遥远,在两地中间建驿站供旅客歇息也在情理之中。万历《广东通志》记载,恩平驿到莲塘驿的驿道长约70里,莲塘驿到阳江县城60里。

  因为是连通粤西、海南和广州重要通道,莲塘驿地位越来越重要,到嘉靖三十三年,为护交通,将驿站升级为驿城。城南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莲塘驿因此而得名,新建城也称之为莲塘驿城。

  处于水陆交通要冲地位

  莲塘驿城除了陆路驿道可通阳江县城,水路也可达。莲塘驿城在今阳东区合山镇莲塘村,靠近那龙河,驿城开东西两门,西门靠河。明代时那龙河通航,根据明万历《广东通志》记载,至少在明万历三十年前,驿城附近设有莲塘新渡。

  至清代,莲塘驿城仍然是交通要塞。尽管清雍正四年莲塘驿裁撤,但驿城还一直作为军事营地延用,还曾设把总一员,兵三十名。

  曾经的莲塘驿城遗址如今仍在,其所在的莲塘村也处于阳江东路的交通要道中。从阳江市区东行到恩平、江门、广州等地,如果不走沈海高速,则经广南线即“国道325”必从莲塘村旁而过。广南线最早从莲塘村北绕过,后改建到村南,不过北面道路仍通行,现为合广路,可达合山镇中心,莲塘城遗址被夹在两条道路中间。

  除汤显祖外,明代官员或文学家,往来南粤都曾经南路东西走向的驿道,还住在莲塘驿。

  阳江市文化学者陈计会研究发现,比汤显祖更早的明代文学家欧阳铎在嘉靖年间任广东提学副使时,往来南粤各地频繁,常住莲塘驿,留下两首有关莲塘驿的诗,其中有一首怀念明朝进士、监察御史黄国用的诗,黄国用曾于嘉靖三年谪贬任莲塘驿丞。另被《广东通志》称之为“岭南巨儒”的海南人钟芳,来往间也常在莲塘驿住宿,并在驿馆上题壁,留有《过莲塘》一诗。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通史》

  2、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公路交通史》

  3、陈计会:《漠阳访古》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نظر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