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NASA确认火星30亿年微生物痕迹,样本带回待检验

Comments · 104 Views

2025年9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引发了航天领域的关注,其在火星杰泽罗陨

  2025年9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引发了航天领域的关注,其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明亮天使”区域的泥岩中,探测到了可能指向30亿年前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化学特征。

  这项研究由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地质学家迈克尔·泰斯博士参与,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上。

  说实话,当看到“火星泥岩里有细菌呼吸痕迹”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想确认这些痕迹会不会是地质活动偶然造成的,但随着研究细节的披露,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矿物结构中的“生物印记”

  “明亮天使”区域的岩石呈浅色,地貌和地球大峡谷国家公园有些相似,这里的细粒泥岩里藏着氧化铁、磷、硫,还有关键的有机碳。

  泰斯博士所在的团队在探测器分析这些岩石时,很快发现它们和之前见过的火星岩石都不一样,这些岩石里有化学循环的迹象,而地球上的生物恰恰会用这种循环获取能量。

  本来想直接把这种化学循环和火星生命挂钩,但后来发现泰斯博士早考虑到了一点:自然界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类似反应。

  不过他也提到,塑造这些岩石的部分化学作用要么需要高温,要么需要生命参与,而目前没在火星岩石里找到高温的证据。

  如此看来,生命参与的可能性确实值得进一步探究,但科学研究不能只靠推测,还得等后续实验验证。

  矿物结构中的“生物印记”

  除了化学循环,“明亮天使”岩层里的矿物结构也很有说头。

  这些岩层是水沉积形成的,说明这里曾经是河流和静水交汇的地方。

  “毅力号”用SHERLOC和PIXL光谱仪,在岩石里找到了有机分子,还有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微型矿物结构,这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在地球上常由生物活动驱动。

  最特别的是那些富含磷酸亚铁矿和硫化铁矿的微型结核,团队叫它们“罂粟籽”和“豹斑”,这些矿物在地球的低温富水环境里很常见,还常和微生物代谢沾边。

  泰斯博士说,这些矿物的排列方式能看出铁硫氧化还原循环的痕迹,而地球上类似结构,大多出现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呼吸”铁锈和硫酸盐的环境中。

  老实讲,单看矿物本身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但加上排列方式的线索,就让人忍不住猜想:30亿年前的火星,会不会真有微生物在这么活动?

  当然,疑问也没消失,比如岩石里的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与非生物之谜

  SHERLOC仪器在“明亮天使”岩石里检测到了G带拉曼光谱,这是有机碳存在的信号,其中“阿波罗神庙”区域的信号最强,那里还富含绿锰矿和锰钒矿。

  有机物质和氧化还原敏感矿物凑在一起,按理说能说明有机分子可能参与了矿物形成的反应,但泰斯博士特意强调,“有机”不代表就是生物造的——只要有碳碳键就算有机,陨石撞击、火山活动都能弄出这东西。

  更何况,就算这些有机物质是生物产生的,经过几十亿年的辐射、化学反应,也可能变成现在检测到的样子。

  很显然,单靠有机碳这一条,还没法敲定火星曾经有生命。

  样本回地:验证之日

  既然现在没法完全确定这些特征的来源,把火星样本带回地球就成了关键。

  “毅力号”已经从“明亮天使”的“蓝宝石峡谷”采集了岩芯样本,密封在管子里,这个样本会被优先安排在未来送回地球。

  泰斯博士说,地球实验室的设备比火星车上的灵敏得多,到时候能研究有机物的同位素、精细矿物学,甚至找微化石,还能确定岩石经历过的最高温度,看看高温地质过程能不能解释这些特征。

  说实话,我挺期待样本回地球的那天,地球的远古岩石因为板块构造,早就被加热得没了早期生命痕迹,而火星地质活动停得早,岩石能保存30亿年的样子,说不定真能从这些样本里找到更明确的答案。

  总的来说,NASA这次在火星泥岩里找到的“细菌呼吸”痕迹,还不能算板上钉钉的铁证,但确实给火星古生命探索搭了个重要的台阶。

  它没直接告诉我们火星曾经有生命,却指出了该往哪个方向深入研究。

  搞不清未来样本分析会不会有突破性发现,但至少现在,这些从红色星球来的泥岩线索,已经让我们对“太阳系里除了地球还有没有过生命”这个问题,有了更具体的思考——而这种带着疑问去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最有魅力的地方。

  

  编辑:陈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