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卧龙等34个自然保护地跻身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评论 · 0 浏览

“人与生物圈计划”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1年发起,我国1973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杭州举办,这是该十年一届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届时约4000名代表参会,将讨论通过行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封面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大力推动国内自然保护地申请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我国有四川卧龙等34个自然保护地被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图片来源:国新办

  据了解,“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这是十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据统计,本届大会预计将迎来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000余位境外代表。会议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大会还将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大会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何宏平介绍,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持续改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