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首日票房才 533 万!女性题材电影咋就破不了 “口碑好票房差” 的坎?

Komentar · 80 Tampilan

2025 年 9 月 13 号,宋佳、佟丽娅主演的女性公路片《轻于鸿毛》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之前点映的 […]

  2025 年 9 月 13 号,宋佳、佟丽娅主演的女性公路片《轻于鸿毛》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之前点映的时候,因为讲的是 “看着像女人互掐,其实是互相帮衬” 的故事,还能让人 “笑着笑着就哭了”,收获了不少好评。可真等公映第一天,票房却惨了 —— 排片占比快到两成(19.6%),票房却只收了 533 万,上座率更是低到 1.7%。猫眼预测它最终票房可能都超不过 2000 万,跟业内之前的期待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明明想靠幽默讲婚姻、遗产这些糟心事,为啥就没打动去影院的观众呢?

  回头看片子预热的时候,其实势头还不错。北京首映礼上,宋佳、佟丽娅还有小演员高舒乔,凑成 “临时一家三口”,互动特别暖。三人不光一起唱了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还当场演起闺蜜的日常,台下掌声、笑声就没断过,“适合跟闺蜜一起看” 这个标签,当时也让不少人记在了心里。导演周铨说,片名想表达的是 “生活里好多事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咱们得活出轻松的样子”,还提到拍这部片,就是想笑着把那些烦心事说透,在一堆女性题材里,当时看着还挺有温度的。

  再说说故事本身,其实设定本该有优势。片子讲的是前妻李鱼(宋佳演)和现任沈飞鸿(佟丽娅演),为了争遗产一起上路,最后从对着干变成互相帮衬的事儿,核心就是想打破 “女人之间非得争个高低” 的老观念。导演周铨之前也说,剧本是专门给宋佳、佟丽娅写的。两位演员聊起角色也很实在:宋佳说李鱼是 “心里苦但从不跟生活认输” 的人,佟丽娅则笑称演内向的沈飞鸿有点难,“我本人特别外向,憋着想装内向,好几次都快绷不住了”。这种不把女性框在固定形象里的设定,还有想传递的 “女生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热烈的,更能是清醒的,不用被别人定义” 的想法,点映时也让不少观众认可,有人就说 “看着看着笑了,笑着笑着又被戳中,心里又软又有劲儿”。

  可等正式上映,口碑立马分成了两半。一边是有些观众被 “别墅里对视”“海边放烟花” 这些场景戳中,直说 “双女主这互动,嗑到了”;另一边,更多人吐槽剧情和情感太牵强。有人说 “剧情全靠巧合推进,双女主突然就从对立变好了,全靠意外事件硬推”,还有人说得更直接:“拿男人自杀当引子,却没把生命的意义说透,纯属蹭话题”,觉得片子的情感太虚了,“本来想看女生之间实打实的互相帮衬,结果全是飘着的心灵鸡汤”。口碑一裂,票房数据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 同一天上映的老片《捕风追影》(成龙主演),排片 22.5%,票房拿了 2805 万,是《轻于鸿毛》的 5 倍还多。就算排片差得不多,《轻于鸿毛》也没抓住观众的眼球。

  其实《轻于鸿毛》卖得不好,不是独一份的事儿,而是这些年女性题材电影的通病。业内人都说,现在女性意识起来了,女性题材电影越来越多,但 “口碑看着好,票房上不去” 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这背后其实是市场对这类偏小众的片子还是没底:一方面,观众对女性故事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听几句鸡汤,更想看到真实的女性困境和成长;另一方面,不少片子没平衡好艺术和商业 —— 要么光顾着抒发情感,把剧情逻辑丢了,要么故事套路都一样,在激烈的市场里根本站不住脚。

  对《轻于鸿毛》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可能就是 “想的挺好,做的却不到位”。影片想传递的 “轻松面对生活” 的想法没问题,但剧情逻辑撑不起这份情感,人物转变也没铺垫够,所谓的 “互相扶持” 就显得空泛。就像豆瓣上有观众说的:“女性题材不是‘安全牌’,更不是用来吸流量的,只有真正走进女生的生活,拍她们真真切切的经历,才能让观众有共鸣。”

  现在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的眼光也越来越挑。《轻于鸿毛》卖得不好,不只是一部片子的失败,更给女性题材电影提了个醒:想打破 “口碑好票房差” 的怪圈,既得沉下心琢磨女性真正的需求,把议题挖深,也得考虑市场和观众的喜好。毕竟观众不是不想看女性故事,而是更想看有血有肉、能让人笑也能让人哭的真实故事 —— 不是飘在天上、不接地气的 “理想剧情”。

  文/星动时刻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