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评论 · 0 浏览

虹影的书房一角 [书房简介] “在北京、意大利的家中,都有书房,分别藏书上千册,主要有文学类、社科类、传记类、政治类,也有留给女儿读的书。” ——虹影 阅读史 □虹影 我从小喜欢读书,对一切事物充满惊奇,

  

  

  虹影的书房一角

  

  [书房简介]

  “在北京、意大利的家中,都有书房,分别藏书上千册,主要有文学类、社科类、传记类、政治类,也有留给女儿读的书。” ——虹影

  阅读史 □虹影

  我从小喜欢读书,对一切事物充满惊奇,同时感到恐惧;我不爱说话,我会借助书中的世界来安慰我对世界的不满。时过境迁,如果说每个十年让我说一本对我影响最深的书,我想应该是《红字》《简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万有引力之虹》和《黄金罗盘》。

  我读书比较杂,什么都看,别人推荐的我会看,与写作有关的书会看,关于种植艺术的也看,看病的书、与吃有关的书都看。其中,外国文学书可能多于中国文学书。《黑镜头》一套我全有,《简爱》《红与黑》《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些书都给了女儿。我们家还有《纳尼亚传奇》的第一个版本,已经磨损了,我重新修复后留给了女儿。

  我读书速度快,20岁左右几乎过目不忘。我可以同时读几本书,不过到了梦里就会混起来,把这本书的故事嫁接在另一个故事里,这反而开拓了想象力。

  在看书时,会想起与作家关联的故事。在《老人与海》一书的内页里,有翻译家的签字,这个签字其实是译者送给我以前的男友,男朋友又送给我的。翻开这本书,当时的情境就又出现了。一本书,一个作家,以及相关的信息,我都会有兴趣。

  我会反复读书,英文版《情人》我读得最多,《红楼梦》也读了N遍,《东方奇观》我读了很多次,博尔赫斯的书每隔一年就会读一遍。通过这样的反复阅读,我就此发现自己是不是还喜欢这些书,福克纳的书读过几年就不喜欢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审视这一年的选择,会淘汰一些书,也会发现另一些更有意思的书,村上春树的书让我越读越喜欢,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读书带给我丰富的想象,并且让我不再孤独。写作是孤独的事情,当我写作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去翻保罗·奥斯特的书——他书里的主角往往是作家——我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是这样。

  读书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不寂寞,而且更强大。

  虹影,出生于重庆,编剧、导演、作家,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等,作品被32个国家翻译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由她的小说改编的歌剧《石神》在伦敦上演,自编自导的电影《月光武士》荣获2023年美国好莱坞下一代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剧本奖,2023年作为金鸡奖国产优秀新片展映,获得都柏林电影奖“导演处女作奖”等9个荣誉。

  [书道]

  先看最开始,然后看最后,接下来才看中间部分,这可能不是个好习惯,但是我认为这样可以以最快速度发现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书。

  [书语]

  “书要读完,才对得起它。”

  [近读]

  约翰·伯格:《到婚礼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伯格:《猪的土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伯格:《第七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伯格:《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荐]

  虹影:《不死鸟》(花城出版社)

  小说的三个部分人物、事件有勾连,又彼此独立,可当作中短篇小说集来读。以奇特的结构串联起两个亦幻亦真的平行世界,在沉浮往事中抽丝剥茧,打捞熠熠闪光的人性,书写隐秘的家族往事及作家生长的土地,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轻悬疑奇幻小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