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汽车又现大降价意味着什么?

Kommentarer · 3 Visninger

最近几年,说起各家车企的价格战,大家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然而就在我们感叹经过了两年多的轮番价格大战之后,好不容易有了偃旗息鼓的架势,然而就最近轩逸裸车价降到5.98万元的消息却再度传来,汽车又现大降

  最近几年,说起各家车企的价格战,大家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然而就在我们感叹经过了两年多的轮番价格大战之后,好不容易有了偃旗息鼓的架势,然而就最近轩逸裸车价降到5.98万元的消息却再度传来,汽车又现大降价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轩逸裸车降至5.98万?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2024款新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5.98万元,落地价7万元。”9月11日,某东风日产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这款车优惠后的售价要比7.99万元的指导价低2.1万元,如果有旧车置换或报废,补贴后价格还能更低。

  一年多前,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05推出荣耀版车型,率先把A级轿车的售价拉低到了8万元以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轩逸、朗逸、卡罗拉等合资A级轿车迅速跟进。其中,朗逸新锐出众版“一口价”7.99万元起;卡罗拉官降4.3万元将起售价拉低至7.98万元;轩逸·经典车型更是直接捅破7万元价格门槛,6.98万元起售。

  轩逸售价下探至6万元以下,“老对手们”也未坐以待毙。

  某上汽大众经销商表示:“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目前现金优惠在1.5万元左右,加上购置税、保险等,最终落地价8万元出头。”

  某广汽丰田经销商也告诉记者:“雷凌全系目前价格优惠力度在4万元左右,1.2L版本相对降得更多,差不多在4.5万元。”

  某一汽丰田4S店销售人员则表示:“目前卡罗拉全系降幅在3.9万至4.1万元,比如2024款卡罗拉1.5L先锋版,目前的裸车价在7.5万元左右,相比今年年初降了4000元。”

  二、汽车又现大降价到底意味着什么?

  面对着当前汽车市场的又一次大降价,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这一大降价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燃油车的降价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轩逸此次进一步降价至5.98万元的裸车价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近年来燃油车市场整体趋势的缩影。自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来,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持续被挤压,尤其是中低端车型领域,价格战已成为常态。过去几年间,我们见证了众多合资品牌纷纷下调指导价、推出限时优惠甚至直接官降的策略调整,而本次轩逸的大幅让利不过是这一浪潮的最新例证。这种常态化的降价行为背后,反映的是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时,供给端的过剩产能必然需要通过价格手段来消化。对于车企而言,与其坐视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紧张,不如主动出击以价换量,维持生产线运转和渠道稳定。

  其次,A 级入门车消费持续下滑引发市场内卷。当前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消费升级趋势的演进,消费者对于A级入门级轿车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统计,2020年我国A级轿车市场总销量为549.9万辆,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28.5%,是当时最主流的购车选择;然而到了2024年,该细分市场总量已萎缩至343.7万辆,市场份额下滑至仅15%。五年间,A级轿车市场规模减少了超过206万辆,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车企全年产量的总和。

  这一剧烈萎缩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观念的深刻变迁:一方面,年轻一代购车者更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品牌价值,对传统“工具属性”过强的A级燃油车兴趣减弱;另一方面,家庭第二辆车、增购换购比例上升,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科技感更强的SUV或新能源车型。在此背景下,轩逸、朗逸、卡罗拉等曾经的“国民神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库存高企,经销商只能依赖大幅降价来刺激短期销量,从而陷入“越卖越亏、不卖更亏”的恶性循环。

  第三,国产新能源的发展也在重构底层逻辑。相较于同价位段的合资燃油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互联功能等方面实现了代际领先,更重要的是它们精准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特性。以相同预算为例,消费者现在可以购得配备L2级自动驾驶、全景天窗、大屏车机的纯电轿车,而同等配置的燃油车至少要贵出数万元。这种性价比优势直接转化为终端市场的购买决策倾向,更何况在1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中,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且仍在加速攀升。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即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民神车也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不断压低售价才能勉强守住最后的阵地。

  第四,低端市场价格竞争或成常态。从长期来看,A 级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不少车企来说,在低端市场缺乏足够创新优势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就成为了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而要满足这些需求,车企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然而,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车企来说,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它们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对于轩逸等车型所在的 A 级车市场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这个市场中,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技术创新的难度较大。因此,价格竞争就成为了车企们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购车红利,但对于整个产业而言,过度依赖价格竞争并非可持续之路。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真正符合新时代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是这些A级入门车企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