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昆仑石刻后续|秦代石刻为真,命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הערות · 0 צפיות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认定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的秦刻石为真,并将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这一消息为数月来多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有关石刻真假的争执画上了官方句号。今年6月以来,一则“青海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认定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的秦刻石为真,并将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这一消息为数月来多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有关石刻真假的争执画上了官方句号。

  今年6月以来,一则“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起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在《光明日报》发文称,在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一处秦代摩崖石刻题记,内容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仝涛在文章中称,这一黄河源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

  

  图据“光明文化记忆”官微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新发现迅速引来争议: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宗迪等知名历史学者接连发声质疑,怀疑实为后人甚至现代伪刻。

  如今尘埃落定,据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审慎研究,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发现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另外,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最终国家文物局认定该石刻为秦代石刻,也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红星新闻记者也同时注意到,辛德勇今天上午更新了个人微信公号,表示“强烈要求国家文物局公布鉴定报告和鉴定专家”,理由是“这是重大学术问题, 学术界有权知道”。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הער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