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各家零食企业可谓是纷纷开启了自己的多元化步伐,就在近期来伊份入局威士忌的消息传来,零食企业发展威士忌我们该怎么看呢?
一、来伊份入局威士忌
据蓝鲸财经的报道,在上海松江佘山东郡九亭镇的仓库里,1298个威士忌单桶正经历着上海特有的气候洗礼,夏季湿热、冬季干燥、昼夜温差显著,这是本土威士忌品牌“望空”的熟成实验室,来伊份与上海沪威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树团队在此实验,并试图证明:中国威士忌的竞争力,不在“中国元素”的噱头,而在于深刻理解本土气候,结合国际化的工艺创新。
2025年5月,来伊份旗下沪威酒业通过威士忌品牌“望空”正式推出“东成西就”系列两款产品,这两款产品均选用苏格兰低地产区原酒,在上海松江仓库经历两年桶陈后上市,其风味表现引发行业热议。
“我们这两年取得的一个关键发现是:通风对亚热带气候下的威士忌熟成至关重要。”陈汉树对蓝鲸新闻表示。他指出,上海的风土气候大幅提升了熟成效率。团队实验证实,显著的昼夜温差使橡木桶每日膨胀收缩频率远远高于苏格兰环境,从而加速了酒液与木桶间的物质交换。同时,本地较高的湿度导致水分蒸发慢于酒精挥发,使得酒精度下降更为平缓,赋予威士忌更柔和、易饮的口感。
目前,望空单桶产品(定价7.28万元/桶)——已熟成满两年的单桶,已获部分东南亚和美国藏家购入。陈汉树的长期愿景,则是复制Jim Swan博士亚热带熟成的成功路径。
“我们正尝试多种熟成方案进行桶陈实验。”陈汉树强调,“在苏格兰,酒厂可能需要近百年来迭代出一款优秀产品;但得益于上海的特殊气候,在中国,这个周期可缩短至30年。”
二、零食巨头布局威士忌该咋看?
当前,在来伊份布局中国产威士忌的情况下,让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零食企业要布局威士忌,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在酒饮市场的版图中,中国长久以来都是传统白酒和黄酒的坚固产区。白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丰富的口感层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黄酒则凭借悠久的历史传承,在特定区域和消费群体中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尽管啤酒和红酒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然而,若论顶尖优势,传统酒类依旧无可撼动。这使得诸如威士忌等欧洲传统优势酒种,在国内大规模生产的案例相对较少。不过,来伊份入局威士忌这一事件,正悄然打破这种固有格局,这无疑才是来伊份布局最重要的点。
其次,从产业基础层面来看,中国其实具备发展威士忌等酒种的良好条件。气候方面,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特征,能够为威士忌的酿造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一些地区四季分明,温差适中,有利于酒液在橡木桶中的缓慢陈酿,赋予威士忌独特的风味和复杂的香气。在原料上,中国丰富的粮食资源为威士忌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大麦作为威士忌酿造的主要原料,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稳定的产量。而且,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麦的品质也在逐步提升,能够满足威士忌酿造对原料的高要求。
第三,对于来伊份这样的零食企业而言,布局威士忌领域是其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自然延伸。零食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来伊份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在零食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多元化发展成为了必然选择。威士忌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酒类产品,与零食业务在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例如,在休闲聚会、社交娱乐等场景中,零食和酒类常常是相伴出现的。因此,来伊份入局威士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国际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对各类国际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的接受度和兴趣度日益提升。在酒饮消费领域,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白酒和黄酒,开始主动尝试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酒种,如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来伊份入局威士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然而,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具有中国独特风味和产品优势的威士忌。威士忌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严格酿造工艺的酒类,其风味和品质受到原料、酿造工艺、陈酿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来伊份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的气候、原料和文化特点,进行创新和探索,开发出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威士忌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