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明朝,百万大军进城称帝,却在42天后仓皇逃离

Komentar · 15 Tampilan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推翻明朝,只用了42天就从风光无限到仓皇逃跑,这事儿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又瞬间摔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他骑着乌驳马,带着农民军浩浩荡荡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吓得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推翻明朝,只用了42天就从风光无限到仓皇逃跑,这事儿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又瞬间摔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他骑着乌驳马,带着农民军浩浩荡荡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吓得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算是彻底完了。这可是农民起义的高光时刻,但谁能想到,42天后,李自成就灰溜溜地跑了。

  

  李自成的起义军不是凭空冒出来的。1640年,北方满清军队忙着骚扰边境,明朝军队被牵制得晕头转向。湖广、河南这些地方,农民起义军闹得热火朝天,给了李自成机会。他带着队伍在山西、河南、湖广、四川转战,占了大片地盘,还建了个“大顺政权”,自称大顺王。老百姓听他喊“迎闯王,不当差,不纳粮”,高兴得跟过年似的,纷纷加入,队伍越滚越大。

  他手下还有几个能人,像李岩、牛金星这些读书人,帮他出主意。他们定了个“均田免粮”的政策,减税、救穷人,还管住军队不许扰民。这招真管用,洛阳、开封、襄阳接连打胜仗,名气越来越大。三年多时间,李自成稳住了地盘,建了政权,决定直奔北京。这时候,他觉得自己稳操胜券,离当皇帝只差一步。

  

  可进了北京,麻烦来了。起义军占领京城后,没好好管城里的事儿。军队直接接管,九个城门全是兵,追赃助饷、维持秩序,全靠武将吆喝。没个正经的管理机构,武将们做事简单粗暴,惹了不少乱子。老百姓本来挺支持闯王,这下有点懵,觉得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军队纪律也出了大问题。进城才俩月,李自成和手下将领有点飘了。北京城的繁华让他们看花了眼,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尤其是刘宗敏这号人物,觉得自己功劳大,开始摆谱。他不仅不管军队,还沉迷吃喝玩乐,甚至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事儿可捅了马蜂窝,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靠了满清,带着明军和清军联手打过来。

  

  山海关一战,起义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没办法,只能退回北京,匆匆忙忙登基当了皇帝。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四月二十九日就得跑路。满清军队追着打,起义军一路败退,第二年在湖北九宫山,李自成被杀,起义彻底失败。这么大的事业,昙花一现,太让人唏嘘。

  李自成为啥会输得这么快?关键是他没管好军队。进城后,士兵们被财富迷了眼,有些人开始抢东西、闹事,军纪全乱了。刘宗敏带头不干正事,底下人跟着学,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老百姓看在眼里,心凉了半截,原来的支持也慢慢没了。

  

  还有,李自成太急着当皇帝了。他把心思全放在登基的事儿上,天天忙着分宫女、选妃子,没工夫管军队和京城。满清和吴三桂的威胁就在眼前,他却没当回事。六次推迟登基,最后在山海关输了才慌忙称帝,哪还有时间稳住局面?

  再说说吴三桂这人,本来是明朝的将领,守着山海关。陈圆圆被抢,他气得直接投靠满清,带着清军杀回来。李自成这边完全没防备,也没想过拉拢吴三桂或者先解决满清。结果清军和明军联手,战斗力爆表,起义军根本不是对手。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时,起义军号称百万,可真正能打的不过几十万。山海关战役,满清和吴三桂的联军也就十来万,但配合得当,战术灵活。起义军人数虽多,却乱成一团,武器装备也比不上对手。42天的北京梦,终究是黄粱一梦。

  这事儿让人想起老话,成也快,败也快。李自成从起义到称王,靠的是老百姓的支持和政策的吸引力。可进了北京,他忘了初心,手下人管不住,军队乱了套,机会也错过了。就像种庄稼,辛辛苦苦种下去,没好好浇水施肥,庄稼还没熟就枯了。

  

  回过头看,李自成的故事让人感慨。他带着农民想翻身,喊出了穷人的心声,却没守住胜利的果实。管理一个国家,比打仗难多了。他没时间准备,也没经验应对,失败好像早注定了。可这事儿也让人思考,成功来得太快,底子不牢,真的能长久吗?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