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中吴宾馆的门扉,一艘仿古画舫静泊在园林深处。黛瓦飞檐勾勒出江南的轮廓,木雕窗棂透出暖黄的灯光,恍若从《清明上河图》里驶出的船只,正停泊在当代人的餐桌上。这座名为“毓秀舫”的中餐厅,将2500年吴文化的灵秀气韵,化作舌尖上流动的诗篇。
吴风浸润,食为文脉
常州,古称延陵,季札挂剑的诚信之风滋养千年。陆游曾在此写下“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更赞叹“东南无与常匹俦”。毓秀舫深谙“食为文脉载体”之道,以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家的荣耀为基底,将淮扬菜的雅致、粤菜的精巧、川菜的鲜香融于一炉。
在江南美食研究院的加持下,传统滋味焕发新生——椒麻蟹壳骨以川味椒麻唤醒蟹骨的鲜甜,斩获地标美食特金奖的佳肴,恰似掌勺人王斌的烹饪哲学:传统技法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在舌尖绽放独特风味。
四时之味,知冷暖
餐厅遵循“不时不食”的古训,春采笋尖夏尝菱,秋拾雁蕈冬炖羊。中吴头道功夫汤以老鸡、猪肚、黑木耳文火慢煨,汤色清透如琥珀,入口温润绵长,藏着江南人对“清而不淡”的极致追求;天目湖鱼头与鸡汤鱼圆慢炖,鲜味层层叠叠,恰合清代《常州府志》所言“天目湖鱼,肉白如雪”;雁来蕈低温牛上脑以分子料理巧思暗合古人智慧,菌香与肉香在舌尖共舞;最是那碗常州萝卜干炒饭,金坛有机软米与手工腌制的萝卜干在锅中翻炒,米粒晶莹中透出咸香,凝结着江南人家“勤俭持家,物尽其用”的生活哲学。
茶酒间,风味自成天地
餐后一盏溧阳白茶,清芬涤口,回味绵长。陆羽在《茶经》中盛赞其“香气馥郁,汤色碧绿”;若佐以15年花雕芙蓉小青龙,酒香与海鲜的鲜甜在唇齿间流转,恍若醉入江南烟雨中。酒单特设“东坡醉饮”系列,黄酒与东坡肉的搭配,让人想起苏公“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迈。
古韵今辉,舫中藏乾坤
毓秀舫之名取自“钟灵毓秀”之地望,暗含对常州文脉的致敬。舫内装饰融合吴门画派的雅致与常州梳篦的精巧,木质雕花屏风上刻着季札挂剑的典故,包厢命名取自“天宁”“红梅”“运河”等地标。暮色染窗时,园林灯火次第亮起,画舫宛如一艘停泊在时光里的船。在这里,举箸之间不仅品味江南滋味,更可遥想季札礼乐传延陵、东坡夜泊舣舟亭的千年往事。
当暮色染上舫窗,园林的灯火次第亮起,毓秀舫宛如一艘停泊在时光里的船。在这里,每一道菜肴都是对江南风物的深情告白,每一次用餐都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