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研究揭示隐藏气候因素正在加热南极洲核心

评论 · 0 浏览

经过长达30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东部内陆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升温。这一趋势的驱动力量,源自不断变化的南印度洋海洋状况,为温暖空气深入内陆铺平了道路。以往被忽视的“冰雪心脏”,或已成为未来海平面

  经过长达30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东部内陆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升温。这一趋势的驱动力量,源自不断变化的南印度洋海洋状况,为温暖空气深入内陆铺平了道路。以往被忽视的“冰雪心脏”,或已成为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关键。

  

  中继站,位于东南极洲内陆的无人气象站。这类无人站专为承受低于-70°C的南极低温而设计,揭示了东南极洲内陆变暖的主要成因。图片来源:名古屋大学 栗田直之

  深藏的东南极变暖趋势浮现

  团队由名古屋大学栗田直之教授领导,通过对三座自20世纪90年代便在南极东部运作的无人气象站(Dome Fuji站、Relay站和Mizuho站)长期气温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东南极内陆升温快于其沿海地带的新现实。研究利用1993至2022年期间的每月平均气温记录,首次为科学家提供了南极这一“盲点”区域的长期清晰气候趋势。

  

  栗田直之教授在南极洲东部的富士穹顶站,该站的气象仪器全年收集气候数据。

  研究发现:三站记录的年均气温在过去三十年间平均每十年升高0.45-0.72°C,升温速度远超全球平均。该升温过程主要归因于南印度洋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大气环流,将更多暖空气送往南极内陆腹地。

  极端环境下的数据收集突破难题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最干燥、风力最强的大陆,储存了全球约70%的淡水资源。此前,该地有限的气候记录多来自沿海的有人驻站,而内陆区域常年有人值守的气象站仅有四个,其中能持续提供长期数据的只有两处——阿蒙森-斯科特站(南极点)和沃斯托克站。导致广阔内陆的实际气候变化长期缺乏记录。

  为何现有气候模型被低估

  分析表明,现有气候模型仍未能捕捉到南极内陆这一快速升温机制,因此目前的未来温度预测极有可能被低估。栗田教授表示,虽然沿海的气象站(如昭和站)还未观测到显著变暖趋势,但过去30年里因大气层中暖空气输送增强,预计这一变暖和表层消融趋势很快就会扩展至沿海地区。

  

  一辆专用履带运输车正在穿越东南极冰盖,前往偏远的内陆科研站。图片来源:名古屋大学 栗田直之

  南印度洋—东南极联动机制揭秘

  研究指出,在南印度洋,冷热洋流的交汇形成锋面,全球变暖使这些锋面的温度差距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更多风暴和大气层变化,在南纬大气环流中形成所谓的“双极子”现象:中纬度气压低、南极上空高压。这一高压区反而能把暖空气拉向南极腹地。

  

  栗田直之教授在南极洲东部的富士穹顶站,该站的气象仪器全年收集气候数据。

  全球最大冰盖响应速度或被低估

  对气象站全面数据的分析,首次证实东南极内陆升温远快于沿海,明确了主因。此发现对预测全球最大冰盖在全球变暖中的响应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南极的冰盖变化或对全球海平面构成更大威胁。

  编译自/ScitechDaily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