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几十年后就吃不着了?真相来了

تبصرے · 5 مناظر

“巧克力几十年后就吃不到了,现在能吃到赶紧吃吧!” 网上有一种流行说法,说可可树几十年后就灭绝了,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现在能吃到赶紧吃吧。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过分夸大。 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是可可树的

  “巧克力几十年后就吃不到了,现在能吃到赶紧吃吧!”

  网上有一种流行说法,说可可树几十年后就灭绝了,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现在能吃到赶紧吃吧。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过分夸大。

  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是可可树的种子。在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下,最近几年可可的产量确实有减产趋势,但还不至于灭绝。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攻克可可育种、种植方面的难题,保证可可的供应。

  巧克力是由可可树的种子——可可豆制作而成的。可可豆经过发酵会形成独特的风味,之后再经过晒干、清洗和烘烤,剥去外壳后,将其磨成可可块,可可块加热液化后则被称为可可液。可可液也可以通过冷却和加工来制作可可粉和可可脂。

  这几年,一直有“未来几十年将吃不到巧克力”的说法。

  引发流言的原因

  气候变化

  近些年的气候变化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造成了各种影响。其中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巧克力减产的影响最为集中。

  可可树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它生长的环境要求降雨量全年分布均匀,相对湿度>70%,有遮荫,也就是说它不能耐受季节性干旱、霜冻、盐碱、强风和土壤板结,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原本种植园可可豆的产量和品质。

  而最近西非产区气温平均上升了 1.5-2℃,直接造成了土壤水分流失加剧、降雨分布不均,这让可可树的开花坐果周期混乱,造成减产。

  病虫害变多

  气候变暖还直接造成了病虫害加剧。黑荚病是一种真菌造成的可可树常见病害,高温高湿会让真菌繁殖速度加快。可可肿枝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传播它的昆虫因为气候变暖而种群扩张了。这些都会造成可可树植株生病甚至死亡。

  种植模式

  全球 90%以上的可可原材料都来自于种植园的农户,小农种植对于气候变化这种不可抗因素带来的减产抵抗能力非常弱:而且农民没有议价权,即使我们感受到巧克力涨价了,到农民手里的钱可能还变少了。

  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当年收入减少,可用于下一年投入生产的部分也会相应减少,但是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减产却需要更多的钱来解决,让很多农户难以为继,甚至陷入极端贫困。

  全球对巧克力的需求增长

  全球对于巧克力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近二十年来增长了 50%以上,对于黑巧克力的需求增长更是超过了 100%。由于大家发现了可可本身的抗氧化效果,在追求健康饮食的风潮下,这种美味又有多种健康收益的食品自然需求暴涨。

  但是不会灭绝的原因

  全球都在努力科学育种

  爱吃巧克力的科学家是不会被气候变化打倒的!更加抗虫害的品种、种植技术等都在不断开发中,并获得了一些成功。比如 Cacao Mercedes就是一种抗虫害能力更强并且产量更高的树种,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优良品种被开发。

  可持续农业种植模式

  此外,采用农林复合系统这种可持续的种植模式能让小种植园的盈利能力增加。比如用橡胶树、木薯等其他经济作物来给可可树当做遮荫树,这样既能给可可树降温,还能减少大风、暴雨对可可树的伤害,还能让土壤有机质得到提升。

  接入公平贸易认证系统也是维护农民权益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已经在咖啡豆生产中初步看到了效果,相信未来也能在巧克力生产中起到作用。

  替代品和配方调整

  如果未来真的可可变得稀缺,科学家也可以寻找风味类似的替代品、或者调整配方让巧克力价格亲民。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实验室已经在培养“人工巧克力细胞”了,原理和人造肉差不多,还有天然巧克力不具备的优点:没有重金属或农药污染。

  别担心,科学家在努力解决问题了,人类不会吃不上巧克力的。

  照“谣”镜

  这类谣言的特点是绝对化时间预测,营造紧迫感,忽视农业技术可缓解危机。而且经常混淆概念,将产量受气候影响偷换为物种灭绝,煽情传播,利用情感共鸣引发恐慌,掩盖行业应对措施。

  对这类谣言,应区分“产量危机”与“物种灭绝”的关系,明确农业科技可长期干预,警惕这类绝对化预言,理性看待供应链风险,不被煽情信息误导。

  编辑:邹丽珍

  来源:科学辟谣

  【来源:金羊网】

تبصر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