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越城疾控特别提醒:别碰!

Bình luận · 24 Lượt xem

不久前,河南信阳发生一起意外事件——一名女子在家中徒手“捉拿”蝙蝠时被咬伤,最终被告知需要注射7针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5针狂犬病疫苗,引发广泛关注。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市民和野生动物遭遇的概率升

  不久前,河南信阳发生一起意外事件——一名女子在家中徒手“捉拿”蝙蝠时被咬伤,最终被告知需要注射7针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5针狂犬病疫苗,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市民和野生动物遭遇的概率升高“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蝙蝠存在较高的狂犬病病毒传播风险。”绍兴市越城区疾控中心近日发出特别提醒,家中如闯入像蝙蝠这样的“不速之客”,千万不可徒手抓,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导致的不必要伤害。

  接触就是“Ⅲ级暴露”

  “蝙蝠居然还会传播狂犬病?”“我有家里飞入过蝙蝠的经历,怎么预防现在还能补救吗?”看到相关报道后,家住城东稽山街道的陈女士咨询说,两年前她就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天晚上她睡梦中听到有东西在房间飞来飞去,开灯一看竟是一只蝙蝠,当时也想把蝙蝠徒手抓住,只是未成功。

  许多市民的都有这样的印象: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里野生小动物越来越多。一些绿化率比较高的小区内,经常能看到松鼠爬来爬去的景象。“松鼠多本是好事,但其很会钻墙洞,像我们家住顶楼的,松鼠直接筑巢了,各种咬,也很麻烦……”住在城东森海豪庭的张大妈也疑惑,碰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应对?不小心被小动物咬到,要打疫苗吗?

  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也咨询了越城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士。“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哺乳动物都存在感染或传播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该中心传防科相关人士说,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一般认为,只是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Ⅰ级暴露,只需将暴露部位进行清洗,而不需要进行医学处置。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则为Ⅱ级暴露,需要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针对Ⅱ级暴露且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或Ⅱ级暴露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取得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则为Ⅲ级暴露,需在Ⅱ级暴露处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

  该人士说,蝙蝠携带的病毒种类特别多,是很多病毒的宿主。普通人如果直接接触到蝙蝠,无论是否发生咬伤,都应该立即到正规的犬伤门诊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防护要注意哪些要点?

  “城市绿化确实越来越好,再加上城市里高楼大厦多,很多建筑的缝隙、空调外机、屋檐下都成了蝙蝠的栖息地。”越城区疾控相关人士解释,这次信阳女子的事件发生后,他们向市民发出“健康提醒”:遇到蝙蝠时,核心原则是“不接触、不驱赶、及时求助”。若蝙蝠进入室内,不要主动捕捉、拍打或徒手驱赶,应关闭房间门窗,留出一条向外的通道(如打开窗户),让蝙蝠自行飞出;若蝙蝠无法自行离开,应及时联系求助野生动物救助等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若发现蝙蝠等野生动物或健康状况不明的流浪动物死亡或行为异常(如无法飞行、抽搐),不要触碰,也应报告给专业人员处置。此外,市民日常要做好家居防护,如安装纱窗、修补门窗缝隙,避免蝙蝠进入室内;清理阳台、楼道时,避免堆积杂物,减少蝙蝠筑巢的可能。

  “不仅是蝙蝠,对于野生动物,还有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都应保持警惕。”相关人士说,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由这些动物传播的疾病也不少,诸如由携带病毒的老鼠作为传染源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疾病,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对于这类动物,保持距离,互不打扰,就是对它们也是对人类自己最好的保护。另外,现在很多人喜欢养宠物,鸟、鱼、龟等目前未发现携带狂犬病毒的情况。仓鼠、兔子等动物,虽然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被其致伤后还是要到犬伤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来源:绍兴网_新闻】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