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锅子——极边小城的人间烟火(徐霞客永昌行记)

Bình luận · 4 Lượt xem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①从玉璧古道远眺满邑社区。②2016年参加“一州一席宴”以土锅子为代表的“腾冲火山热海宴”。③腾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天龙。④给土锅子上色的紫胶原料。⑤“极边第一城”徐霞客雕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① 从玉璧古道远眺满邑社区。

  ② 2016年参加“一州一席宴”以土锅子为代表的“腾冲火山热海宴”。

  ③ 腾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天龙。

  ④ 给土锅子上色的紫胶原料。

  ⑤ “极边第一城”徐霞客雕塑。

    范南丹 文/图

    腾冲市腾越镇满邑社区位于昔日的古道边,从南方丝绸之路玉璧古道走来,远远地便可以看见满邑社区。过去,满邑村是进出腾冲城必须经过的村庄,现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满邑社区已经成为腾冲东边城区的一部分。

    腾冲地处边地,元末明初大量屯军移民腾冲后,很多地名都与屯军文化有关。当时,腾冲古城里驻扎的是指挥使司及卫所机构,军队士兵大部分驻扎在城外。据说东门外驻扎的军队最多,一眼望去满满的都是军队驻扎的营地,后来就把这里叫成“满军营”,再后来又演化为“满金邑”。明朝在腾冲实行军屯制度,随着战事的减少,屯军的士兵解甲归田,慢慢就转换为本地居民。

    1639年农历四月十三,徐霞客游历腾冲时经过满邑村,记录了满邑村制作土锅子的手艺,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由村北又西三里,有庐舍当坡塍间,曰土锅村,村皆烧土为锅者。”地处边地高黎贡山下的腾冲雨季漫长、气候潮湿,满邑村的土质特别适合做土锅,村里有许多做土锅的人家,所以满邑就被当地人叫作“土锅村”,土锅村的土锅传承百年,一直到今天,祖祖辈辈做土锅的满邑张姓人家还传承着这门老手艺。关于腾冲土锅子,腾冲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元末明初,一位将士到腾冲守关,这位将士发现每天送到边关给戍边官兵的饭菜都变凉了,一直在想该怎么解决饭菜的保温问题,于是他让当地工匠用黏性较好的胶泥烧制土锅,锅似一个鼎,中间可以放上炭火持续加热,用这种土锅煮饭、煮菜,保温时间较长,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或是遇到持续的阴雨天,戍边官兵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在腾冲,土锅子不仅是一道传统美食,也是腾冲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腾冲人情感的寄托。它是腾冲人招待客人的特色菜,也是祭祀祖先时的必备佳肴,见证了腾冲的历史变迁,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技艺。

    为了寻访腾冲土锅子这项古老的技艺,在两位腾冲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满邑社区寻访制作土锅子的手艺人。进入满邑社区赵家巷,看见一家小卖部门口摆有几口土锅子出售,于是和小卖部老板打听做土锅子的师傅是哪家,老板很热情,说他家隔壁就是做土锅的。我们去叫门没有人应答,小卖部老板便主动帮我们打电话联系,于是得以进入张师傅家参观制作土锅的手艺。做土锅的张师傅到甘露寺游玩去了,昨天家里刚刚烧制了一窑土锅出来,摆放在堂屋前,里里外外摆了大约有三四十个,除了传统的腾冲土锅子外,还有一种双耳土锅,用料都比较厚实,一看就非常保温。制作土锅的张师傅媳妇回到家,就带领我们到旁边一个小院参观制作土锅的作坊。作坊里一边是存储胶泥的地方,一边是烧制的地方,一间工作室摆满了没有烧制的土锅。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种黑褐色的物质,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主人介绍说这个是给土锅上色的颜料,叫紫梗、又叫紫胶,涂上橙红色紫胶后土锅颜色比较喜庆好看,而且能让土锅有较好的密封性,最重要的是,紫胶是一种特殊的环保生物制品,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用这种紫胶涂擦过的土锅子煮出来的汤白且有香味,这就是腾冲土锅子制作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之处。

    我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腾冲土锅子的神奇之处除了制作工艺,最重要的还在于给土锅上色的紫胶上。在云南大山深处广袤静谧的雨林里,紫胶这种被誉为“自然界液态黄金”的天然昆虫树脂,正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它由紫胶虫吸食寄主紫梗树树液后分泌而成,不仅黏着力强,还具备保鲜、防潮、耐油、耐酸等特性,且无毒、无刺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印刷、电气乃至国防等多个领域。据悉,云南有人类运用紫胶的历史达3000年,也是中国紫胶主产区,2024年,云南的紫胶产量为3500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0%。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伴随人类对天然材料和绿色科技的向往,古老的紫胶一次次焕发新的生机,目前云南有多家科技公司加工紫胶产品出口创汇。

    无独有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十二》中便早已记录了他在昌宁柯街见到紫梗树的经历。原文这样写道:“三里,有墟茅三四在冈头,是为枯柯新街。又东一里,有一树里冈头,大合抱,其本挺直,其枝盘绕,有胶淋漓于本上,是为紫梗树,其胶即紫梗也,初小孔中,亦桃胶之类,而虫蚁附集于外,故多秽杂云。”在这一段文字中,徐霞客记载了紫梗这种特殊的树种,还特别提到了此树产生的胶由虫蚁富集而成,或许当年徐霞客便已知晓这种特殊的昆虫树脂的广泛用途,这段描述也为今天我们解开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宝库密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实证。

    目前,腾越镇满邑社区赵家巷小组有十多户张姓族人仍在烧制土锅子。70岁的张天龙师傅已是张家第三代土锅子制作工艺传承人,也是腾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师傅家的小院子里,他正在和两个儿子做土锅,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从未停止。他家每年能销售上千只土锅子,家庭年收入达12万元,是有名的产销大户。

    老腾冲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好几口锅子,春秋祭祖或大年三十年夜饭烀锅子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祭祖仪式和年夜饭就显得不完整,团圆的意味就不能凸显。平时亲朋相聚、贵客临门,只要有时间,家里的老人也会烀口土锅子,以示隆重圆满。

    近几年,随着腾冲文旅的活跃,慕名品尝土锅子的游客越来越多,许多宾馆、酒店都到满邑社区定制锅子。“2016最云南·舌尖上的云味‘一州一席宴’地方特色美食推介活动”对全省16个州市的美食文化进行宣传推广,保山市推出的代表特色美食是“永昌府宴”和“腾冲火山热海宴”。火山热海宴以腾冲锅子为核心,配之以腾冲地方特色的系列菜肴,形成众星拱月式的一席盛宴,在此次大赛评选中被评为云南“一州一席特色宴席”。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