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坚守讲台,她用温暖点亮学生人生,却从不求回报

评论 · 14 浏览

马艳梅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鱼贯而入,笑脸盈盈地和她打招呼。这场景,18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却总能让她心里一暖。她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眼里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从

  马艳梅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鱼贯而入,笑脸盈盈地和她打招呼。这场景,18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却总能让她心里一暖。她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眼里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从教18年,教过无数学生,见过无数张青春洋溢的脸。每个学生都像一颗种子,有的发芽早,有的开花晚,但她相信,只要用心浇灌,每颗种子都能长成自己的模样。马艳梅常说,教育不是把学生塞进同一个模子,而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路。

  

  课堂上,她是个“魔法师”。生物课本里的知识点,在她嘴里总能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她会用家常话把复杂的细胞分裂讲得像邻居串门一样亲切。学生们听得入迷,连平时坐不住的“调皮鬼”也会乖乖举手回答问题。她笑着说:“我得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这课是为他上的。”

  她当过多年班主任,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早上检查出勤,中午盯着学生吃饭,晚上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次,一个学生因为家庭问题情绪低落,马艳梅陪他聊了整整两小时,直到他露出笑容。她说:“当老师,累是累,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啥都值了。”

  马艳梅的课堂从不千篇一律。她知道,每个学生的脑子转得不一样,学的速度也不一样。她和同事们一起琢磨教学方案,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基础差的能跟上,学得好的能更进一步。比如,她会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找答案。一次实验课上,一个平时沉默的学生因为发现了一个小规律,兴奋得手舞足蹈。她看在眼里,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她特别注重和学生的沟通。每次有学生犯错,她从不劈头盖脸地批评,而是先听听他们的想法。有个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回家,马艳梅陪着他给家长打电话,帮他把心里的压力说出来。后来,这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马老师让我觉得,我不是个失败的人。”她看到这句话,眼眶都红了。

  

  马艳梅常说,教育就是种树,得有耐心。她有个习惯,每次新接一个班,都会找每个学生单独聊一次,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烦恼。她发现,有的孩子爱画画,有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她就把这些融入教学。比如,她会让爱画画的学生画细胞结构图,让爱提问的学生带队做小组讨论。学生们说,上马老师的课,总觉得自己被看见了。

  她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信心。有次班上组织辩论赛,一个内向的女生不敢上台,马艳梅鼓励她试一试,还帮她准备了讲稿。结果,女生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结束后激动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做到!”马艳梅笑着回应:“你本来就能做到,我只是推了你一把。”

  现在的教育环境变了,科技发展让课堂变得更丰富。马艳梅也在学着用新工具,比如用平板电脑展示3D生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的奥妙。但她始终觉得,技术是工具,教育的本质还是那份心与心的连接。她常对学生说:“学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大,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个好人。”

  

  她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未来。她知道,现在的社会变化快,光会考试远远不够。她会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查资料、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假。她说:“我要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找答案,这样他们以后不管遇到啥,都能有底气。”

  

  她的故事,让人想到家里的长辈,总在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最珍贵的东西。马艳梅用她的坚持,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一盏盏心灯。你觉得,什么样的老师能让你记住一辈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