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娃娃唱响校园歌,普洱童声回荡山里情,友谊如何跨山连起来?

Komentar · 17 Tampilan

一群昆明小学生和普洱山里的孩子,隔着几百公里,用歌声和画笔交上了朋友。教室里,童声清脆,唱着“阿西里西”的哈尼族民歌,还有校园里流行的青春歌曲,两种风格撞在一起,热闹又温馨。这不是普通的音乐课

  一群昆明小学生和普洱山里的孩子,隔着几百公里,用歌声和画笔交上了朋友。教室里,童声清脆,唱着“阿西里西”的哈尼族民歌,还有校园里流行的青春歌曲,两种风格撞在一起,热闹又温馨。这不是普通的音乐课,而是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一小学福海校区和普洱市江城县民族小学搞的一次特别活动,孩子们用艺术搭起了友谊的桥。

  

  活动当天,两个学校的合唱团站上了同一个舞台。昆明福海校区的娃娃们唱起了欢快的校园歌曲,声音里满是朝气,像是夏天的阳光,亮堂堂的。江城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则带来了哈尼族的《阿西里西》。那歌声干净又纯粹,带着山里清晨的味道,听得人心里暖暖的。两种歌声混在一起,像是在聊天,一个说城市里的故事,一个讲山里的风情,孩子们都听入了迷。

  唱完歌,孩子们最期待的手工课来了。江城来的小玉,第一次看到青花瓷瓶,眼睛瞪得圆圆的。她说:“这蓝色真好看,像我们寨子里的天空!”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拿起画笔,把哈尼族的花纹画到了瓶子上,歪歪扭扭却特别认真。旁边的昆明孩子也不甘示弱,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是小狗,有的是星星。教室里笑声不断,大家一边画一边聊,气氛热闹得像过节。

  手工课不只有画画,还有皮艺制作。孩子们拿着工具,学着把皮子裁剪、缝合,做出小挂件。江城的一个小男孩第一次用针线,笨拙地戳来戳去,最后做成了一个歪歪斜斜的小包,高兴得举起来给大家看。老师说,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动手,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力量,脑子里装满了新奇的想法。

  活动的高潮是互赠礼物。江城的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做的卡片,上面写着:“希望我们一直是好朋友!”还有的写道:“放假来江城,我带你去山上采茶!”昆明的小朋友则送上了自己画的画,有城市的高楼,也有想象中的大山。江城的家长代表感动地说:“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学会了别的文化,这太有意义了。”他们还送了一面锦旗给福海校区,感谢这次交流的机会。

  这场活动不只是玩乐,更是用艺术拉近了两个地方孩子的心。昆明和普洱,相隔几百公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城市里的孩子,平时接触的是高楼大厦、电子产品;山里的孩子,身边是茶园和山歌。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看到了彼此的生活,知道了原来中国这么大,文化这么丰富。数据也显示,云南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像哈尼族的歌舞、服饰,都是宝贵的财富。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江城的小玉抱着自己画的青花瓷瓶,笑得合不拢嘴,说要带回家给妈妈看。昆明的浩浩则攥着江城朋友送的卡片,说:“我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的大山!”老师们也在商量,接下来还要继续这种“走亲戚”式的交流,让孩子们多认识不同的文化,交更多的朋友。

  这次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尊重。城市和山村,生活环境不同,但孩子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用歌声、画笔,表达了自己的喜欢和好奇,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文化。就像家长说的,玩着玩着,孩子们就懂得了团结和友谊的意义。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中国这么大,大家都是一家人。

  活动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团结一直是这里的主题。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全省有超过500万学生参与了民族文化相关的活动。这种交流不仅让孩子们开眼界,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更有认同感。福海校区和江城民族小学的这次活动,就是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如何通过教育让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

  这场活动也让人想起家里的那些事儿。就像一家人,兄弟姐妹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但坐下来一起吃饭、聊天,就能彼此理解。昆明和普洱的孩子们,就像这样的兄弟姐妹,用艺术做了一场“家庭聚会”。他们没有大道理,只是单纯地分享、学习,彼此靠近。这种简单的快乐,比什么都珍贵。

  未来,两所学校还计划继续合作。也许下次,昆明的孩子会去江城看茶园,江城的孩子会来昆明逛花市。这样的交流,就像种下一棵小树苗,慢慢长大,长成连接城市和山村的大树。孩子们也会带着这份友谊,记住彼此的笑脸,记住那些歌声和画笔带来的温暖。

  

  这场活动让人忍不住想: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些孩子一样,用真心去了解别人,世界会不会更美好?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友谊和文化交流,其实很简单。只要敞开心,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就能让彼此更靠近。你说,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值得多来几次?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