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十年坚守让自卑的孩子重拾自信——记西安市浐灞第三十二小学教师周瑛

Komentari · 15 Pogledi

周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阳光讯(记者 杜丽芳 佟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我总觉得,那迎着朝阳绚烂绽放的花,多像老师啊——将生命中最

  周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阳光讯(记者 杜丽芳 佟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诵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我总觉得,那迎着朝阳绚烂绽放的花,多像老师啊——将生命中最饱满的热情与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这阳光下最灿烂的教育事业。

  ——周瑛

  让自卑的孩子重新抬起头

  2016年,周瑛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浐灞第三十二小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此,她与这里的孩子共同成长,用爱与智慧为一个个幼小心灵点亮前行的灯。

  “我到学校的那一年,也是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可以说,我是跟着学校一起成长起来的,也是眼看着一届届学生从这里慢慢长大、毕业,从小不点变成了青春洋溢的少年!”周瑛说。

  10年前,周瑛刚到学校,被安排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因为是新建校,所以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附近村子当年为了支持世园会建设,拆迁后回迁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情况比较相近,但有一个小女孩却和其他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周瑛对记者回忆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周瑛发现,瑞瑞(化名)一上课就低头,从来没有和老师有过课堂上的互动,头发也剪得很短,从远处看就像一个男孩子,下课也不和同学们一起打闹玩耍,总是独自一个,也喜欢做出有点叛逆的模样。“瑞瑞当时才三年级,还不到9岁的年纪,却好像觉得自己很独特,不愿意融入班集体。但我总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做一定有她自己的原因,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周瑛说。

  一连几天,周瑛在学校门口送孩子们放学时,总能看见瑞瑞一个人站着。“我问她谁来接她,她说她妈妈一会儿就来,让我先走。我就躲在不远处看着她,直到学校门口没啥人了,她妈妈才从旁边慢慢走过来,带她回家。我当时就明白了,瑞瑞是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看见自己的妈妈,所以才谎称妈妈会晚点来接她。”周瑛说。

  几天后,当周瑛去瑞瑞家进行家访时,才理解了孩子有些自卑的原因。原来,瑞瑞家是在学校附近租的毛坯房。“房间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瑞瑞妈妈说,孩子爸爸常年在外不回家,家里只有瑞瑞和她两个人相依为命。我这才理解了这孩子打扮和举动都比较古怪的原因了。”周瑛说。

  在接下来相处的时间里,周瑛特别关注瑞瑞,时不时地就会拿出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给她,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注;在和同学相处方面,周瑛专门找到了性格比较好的孩子和瑞瑞一起玩;课堂上,周瑛会主动让瑞瑞回答一些她能答对的问题,增加她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几个月过去了,当初敏感自卑的瑞瑞变得阳光起来,成绩也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后来,瑞瑞上了中学,变得更加懂事了,她会利用假期打零工给自己赚零花钱,从而减少妈妈的经济压力。当我看见瑞瑞在暑期兼职的地方开朗大笑时,既为她感到开心,也为自己感到开心,我知道,就是因为当年自己对瑞瑞的关注,才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爱。我想,这种正向的改变,会让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周瑛说。

  首先是“妈妈”“姐姐”

  最后才是老师

  从教10年来,周瑛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周瑛认为,小学老师和初高中老师不同。作为一名小学低年龄段(1至3年级)学生的老师,其实应该像幼儿园老师学习。“首先要让孩子们把你当成‘妈妈’,无条件地信任你,你才能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教学工作仅仅占到他们校内生活的60%,剩下的40%就需要老师和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他们做朋友,而不是单纯地说教,让孩子变得惧怕老师,从而惧怕学习。等到孩子们大一点了,你可以当他们的‘姐姐’,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身份。只有这种循序渐进的角色转换,才能让你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周瑛总结道,低年级孩子需要母亲般无条件的爱,建立安全感;中年级孩子需要姐姐般的陪伴,建立信任感;高年级孩子则需要导师般的指引,确立成长方向。这个过程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

  瑞瑞的故事只是周瑛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个缩影。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独特的种子,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和绽放方式。教育者要做的,是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分,然后耐心等待。

  “现在很多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周瑛说,“但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就像瑞瑞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持续关爱和引导的结果。”

  这种“静待花开”的教育理念,在浮躁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而是工匠精神般的精雕细琢。

  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是一次次心与心的相遇。周瑛用她的教育实践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爱与耐心,每扇紧闭的心门都能被敲开,每个低垂的头颅都能重新抬起。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周瑛这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滋养心灵;不仅关注成绩,更呵护梦想。

  周瑛认为,教育的最动人之处,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奇迹,而在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在于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在于让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就是教育的真谛——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唤醒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信地成长。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Koment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