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生命时报
中国注册营养师 曹展
近年来,益生菌备受关注,相关产品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喝酸奶就能补充益生菌,但事实并非如此。
先来澄清一个概念,益生菌不等于乳酸菌。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可对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比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免疫,预防腹泻、过敏、感染等疾病。乳酸菌是指能发酵糖类并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微生物分类名称。益生菌包含很多菌株,大多数属于乳酸菌中的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还有一部分益生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丁酸梭菌属等。并非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有些甚至可能对人体有害,比如鲍氏酵母菌等。只有健康功效经过科学验证的特定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称为益生菌。
按照菌种不同,市面上的酸奶可分为两大类,普通酸奶和益生菌酸奶。普通酸奶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乳酸菌不属于益生菌,因为它们肠道定植能力弱,不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等健康作用。益生菌酸奶则是在普通酸奶的基础上,添加了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不过,要想这类酸奶发挥健康作用,还需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含有特定菌株。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有所差异,比如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病原菌黏附,缓解乳糖不耐;乳双歧杆菌能增强免疫屏障,减少肠道炎症;干酪乳杆菌能降低胆固醇,辅助控血糖。还有一些具有专利的“明星”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BE80有很好的胃酸耐受性,到达肠道的存活率极高;动物双歧杆菌B420有助于减少腰围及内脏脂肪等。购买时要看清包装上的标识,如菌株名称、编号,仅模糊标注“活性益生菌”的可能是噱头,实际效果存疑。
第二,数量足够多。益生菌进入人体后,首先要经过胃酸的严酷考验,要活着抵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进入肠道的益生菌太少,无法有效与有害菌竞争繁殖,也不能产生足够代谢产物维持肠道健康。一般认为,每天摄入108~1011CFU(菌落单位)的活性益生菌,才能对肠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但具体需求因人而异。按照相关标准,益生菌酸奶中活性益生菌的剂量应该为106~1012CFU/克,大家购买时要看清包装上的数字标识。
第三,益生菌是活的。益生菌酸奶需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保存,若储存温度过高或开封后久放,益生菌会大量死亡。有的酸奶刚出厂时益生菌数量达标,但在经过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后,活菌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活性也达不到发挥健康作用的水平。在购买益生菌酸奶时,一定要留心产品的保存条件和生产日期,选择那些在冷藏柜里保存、生产日期较近且保质期较短的新鲜产品。此外,还要注意标签,如果标注了“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产品不含活菌。
总之,想通过酸奶补充益生菌,应选择在冷藏条件下标注具体菌株以及活菌数的产品。此外,还要关注碳水化合物含量,首选数值低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普通酸奶中没有特殊的益生菌,但其营养价值不可忽视。如果仅想获得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直接购买普通酸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