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多受访家长肯定让孩子接地气成长重要

Komentar · 13 Tampilan

让孩子自己做一顿饭,让孩子亲手种植一种作物……近年来,不少家庭越来越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烟火气,在大自然中感受泥土气,接地气地成长。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6名家有未成年

  

     让孩子自己做一顿饭,让孩子亲手种植一种作物……近年来,不少家庭越来越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烟火气,在大自然中感受泥土气,接地气地成长。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6名家有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7%的受访家长注重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中的“烟火气”,具体来看,63.4%的受访家长觉得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清扫、整理等家务,50.2%的受访家长会让孩子参与烹饪、做菜、煮饭等,49.0%的受访家长会带孩子逛菜市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更多有泥土味、烟火气的劳动课来到青少年身边。

     受访家长中,幼儿园孩子家长占23.1%,小学孩子家长占55.8%,中学孩子家长占21.1%。男性占40.8%,女性占59.2%。

    91.3%受访家长觉得让孩子接地气地成长重要

     “去年秋天的摘苹果经历让孩子念念不忘。”北京的家长赵昭去年秋天跟朋友们一起带孩子去郊区摘苹果,“我们扶着孩子们爬树摘苹果、摘菜,几个小朋友还合力拔出了一个大萝卜,虽然搞得他们一起摔了个屁墩儿,但孩子们都开心地大笑,没有人觉得地上脏或者自己疼”。

    赵昭觉得这样的经历很有意义。今年的秋天也马上来了,等果园里的果子熟了,他打算再带孩子去一次。

     “我家的小姑娘喜欢玩彩泥,但市面上买的彩泥我总担心不安全,有一些号称很安全的彩泥卖得很贵,我一看主要原料是面粉,就想到为什么不让孩子直接捏面团呢?”山西的90后宝妈潘慧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她一起蒸馒头,鼓励她捏各种喜欢的形状,“从最简单的小蛇开始,现在她已经能捏出元宝、小兔子、乌龟、小鱼等很多造型,既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又参与了劳动,她每次都非常开心”。

     调查中,90.7%的受访家长注重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中的“烟火气”。具体来看,63.4%的受访家长觉得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清扫、整理等家务,50.2%的受访家长会让孩子参与烹饪、做菜、煮饭等,49.0%的受访家长会带孩子逛菜市场,45.0%的受访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市集义卖,43.3%的受访家长带孩子多做手工,36.8%的受访家长让孩子自己准备行李,15.9%的受访家长教孩子缝衣、养花等技能。

     二胎宝爸梁洪岗的大女儿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小儿子读幼儿园大班。他觉得基本的生活能力还是早些教会孩子比较好,当然,也要结合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育情况来看,比如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饭就不太现实,但可以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女儿强烈要求参加幼儿园周三的延时课,因为这是一堂烹饪课,小朋友们可以在课堂上自己制作蛋挞、饼干等食物,课后带回家吃。”潘慧说,每到周三上学时,女儿总会不断提醒她带上装食物的小盒子,“放学后她会开开心心跟家人分享她自己制作的美食”。

     潘慧发现,周围的家长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包饺子活动,在活动现场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而且包得有模有样,说明在家都包过”。

    让孩子接地气地成长,91.3%的受访家长觉得重要,其中,43.0%的受访家长觉得非常重要。

     山东威海的70后鞠爱丽对此非常认同。“孩子未来都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让他们接点儿地气,会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家长不要过度保护他们,要鼓励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少孩子都像是被围墙围起来——被过度保护了。”鞠爱丽认为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让孩子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遇到事情怎么处理。“如果家长只把孩子当孩子,什么都帮他们做完了,一直护着他们,他们就会因为被保护得太好而脱离社会。所以,很多事情直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劳动不会耽误学习,而是真正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一课”

     “做家务,一方面能锻炼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鞠爱丽说,现在有的孩子上了大学、工作后,出门把自己收拾得特别整洁,但是一看他们自己的房间,就会发现特别乱,衣服随处堆,外卖盒子摆一地,这些都是因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家里种点儿菜、种点儿花、养点儿小动物之类是很好的情绪调节方式,能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同时培养一些特长、爱好。”鞠爱丽说,不管是养花养草还是养小动物,都能够让孩子在用心观察、亲手培育中,培养耐心与责任感,舒缓情绪,塑造同理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梁洪岗希望学校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多布置一些劳动任务,因为如果单纯让父母在家里提要求,孩子不一定会配合。“之前看到一所幼儿园教种地养花等生活技能,感觉特别好,希望多些这样的劳动课。”

    新学期,92.9%的受访家长期待更多有泥土味、烟火气的劳动课来到青少年身边,其中48.2%的受访家长非常期待。

     “一些劳动课说教多、动手少,而且基本都在教室里,真正跟土地、大自然的接触其实不多。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也多以摆拍交差。”赵昭希望多些实践性强的劳动课,场地、内容都更多样一些,比如可以教孩子整理收纳,也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到田间地头,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可贵。

     赵昭注意到,刚刚过去的开学季,有一些中小学让家长到校打扫教室,代孩子劳动。“希望学校和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劳动不会耽误学习,而是真正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一课。”

    (梁子祺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