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人工智能绝对不是只用在手机、电脑上,不应该缺失太空

Commenti · 0 Visualizzazioni

9月11 日上午,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发表《人工智能:从代码开放到资源开放》主题演讲时表示,开放资源(特别是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行业往

  9月11 日上午,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发表《人工智能:从代码开放到资源开放》主题演讲时表示,开放资源(特别是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行业往前走不能缺失的环节。

  王坚说,可能很少人知道,其实是在1998年才有了“开源”(Open Source)这个概念,指开放源代码,他更愿意把今天的“开源”称为“开放资源”(Open Resource)。

  王坚在外滩大会主论坛上演讲  外滩大会组委会供图

  在王坚看来,之前“资源”概念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因为数据量还不足够大、模型也不足够复杂,算力也没有想象那么大。今天,只是开放源代码,其实不解决过去在软件时代解决的问题,而开放资源(特别是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行业往前走不能缺失的环节,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开源”非常重要的特点。

  王坚认为,当规模达到今天这个程度的时候,资源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今,模型权重的开放,本质上是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开放,有了模型开放以后,个体无需重复投入大量资源。

  “太空一直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在50年以前是这样,今天绝对不是只把人工智能用在手机上、电脑上,其实人工智能不应该缺失太空。” 王坚表示,“今天有了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以后,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会有第四种卫星,我把它叫‘计算卫星’。”

  王坚透露,他在之江实验室正在做这件事情,今年5月14日一次性把12颗计算卫星同时送上了天,在这12颗卫星组成的星座上,第一次把跟地面完全相同的8B AI模型放到太空去了。这12颗卫星在太空实现了互通互联,只要卫星到达的地方,就可以完成对所有数据的处理,给人工智能在太空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分享太空,把人工智能送入太空。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助力我们往深空去探索。只有把AI和算力送入太空,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出地球。”王坚最后说道,“人类去火星的路上,不能没有计算和AI的陪伴,这就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