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开放资源才能让AI行业往前走,将AI送入太空,人类才能真正走出地球

মন্তব্য · 21 ভিউ

在外滩大会上,王坚展望了AI(人工智能)带领人类走出地球的未来。 9月11日上午,在2025外滩大会主论坛上,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了对于开源AI和AI未来的理解与预测。在这场名为《人工智能:从代码

  在外滩大会上,王坚展望了AI(人工智能)带领人类走出地球的未来。

  9月11日上午,在2025外滩大会主论坛上,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了对于开源AI和AI未来的理解与预测。在这场名为《人工智能:从代码开放到资源开放》的演讲中,王坚表示,AI时代开源的特点不仅在于开放代码,更重要的是开放资源;同时,AI不能因为算力的缺失而缺席太空:“只有将AI送入太空,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出地球。”

  王坚表示,从AI的角度来看,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发布“AI扩散出口管制框架”,明文规定对最先进的闭源基础模型进行权重管制(AI权重即AI模型本身),但对“开源模型”进行了特别豁免。同样是在今年1月,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公开发言称,在开源问题上公司“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一时引发业界轰动。

  王坚认为,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从软件时代到AI时代,开源依然是技术发展的一大关键点。早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Netscape的开源就成为了划时代的分水岭。并且在那之前,可以说,在任何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都有对开放的追求。

  随后,王坚简单回顾了一下推动AI发展到今天的几大理论,包括在2017年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的里程碑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从此,在“数据x模型x算力”的公式中,又加入了“规模(scale)”这重要的一步。

  由此,王坚强调:“模型权重的开放,实际上就是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开放。当然,在开放以后,大规模的计算依然重要。只是说作为个体,不需要再重新发布这么多的资源。到了今天,只是开放源代码已经不能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开放资源才能够让这个行业往前走。”

  接下来,王坚把关注点放到了更远的地方:太空。今年5月14日,由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据介绍,通过发射首批12颗卫星,将在地球上规模为8B的AI模型放入了太空。

  王坚表示,在被自己称为“计算卫星”的支持下,“只要卫星到达的地方,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王坚笑着补充道,虽然三体问题代表了三个主体间无法到达平衡的关系,但希望在“三体计算星座”中,无数的主体依然能完成任务:“人类去火星的路上是不能没有计算和AI的陪伴的,这就是接下来10年,甚至20年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9月10-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今年的外滩大会设置了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超过30项科技新品亮相。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