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半年营收超6100亿:业绩曙光初现,“反内卷”下拐点何时全面来临?

Kommentarer · 21 Visningar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等细分领域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图景。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但部分企业已显现出减亏、扭亏的积极信号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等细分领域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图景。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但部分企业已显现出减亏、扭亏的积极信号;储能赛道头部企业业绩亮眼,行业洗牌格局初现;动力电池领域则延续增长势头,二线厂商加速崛起,固态电池与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光伏行业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记者对110家光伏上市公司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6152.80亿元,同比下降约650亿元;净利润76.3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近百亿元。尽管第二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出现“抢装潮”,带动行业营收环比增长,但产业链价格低位运行导致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亏损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39家增至47家。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调整中已出现积极变化。隆基绿能、东方日升等6家主材企业上半年同比减亏,技术差异化带来的产品溢价与成本控制成为关键因素。其中,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的减亏被视为BC技术路线的阶段性突破。不过,组件环节仍是亏损重灾区,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五大组件厂商合计亏损近160亿元,而它们恰恰是全球出货量前五的企业。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当前组件价格0.70元/W,远低于0.85元/W的盈亏平衡线,价格传导滞后导致该环节改善不及预期。

  现金流改善成为行业应对周期低谷的重要策略。数据显示,110家光伏企业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4.51亿元,同比扭负为正,第二季度环比激增60倍。这主要得益于“抢装潮”带来的需求释放,以及企业主动控制产能扩张。记者发现,多家企业二季度存货金额环比下降,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投入同步收缩,反映出行业去库存与产能调整的成效。

  政策层面,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在9月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已联合多部门对光伏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开展治理,重点遏制低价倾销行为。业内分析认为,政策导向并非直接干预价格,而是通过成本比拼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回归技术、效率等核心竞争力。中金公司指出,此前行业补贴拉平了成本曲线,政策调整有助于重塑健康竞争环境。

  尽管现金流与部分环节业绩有所改善,但行业仍面临偿债压力。数据显示,当前光伏企业总应付账款远高于总应收账款,龙头企业短期偿债压力突出。分析人士认为,行业价格与产能治理需持续深化,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仍需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已有近半数光伏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显示行业底部特征逐步显现。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