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新作《红地织金百鸟朝凤柿蒂妆花吉服》

Comentários · 16 Visualizações

近日,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的全新力作《红地织金百鸟朝凤柿蒂妆花吉服》引发文化界关注。这件作品由90后设计师高文芝领衔设计,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诚团队参与工艺实现,通过挖掘明代文化元素并结合

  近日,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的全新力作《红地织金百鸟朝凤柿蒂妆花吉服》引发文化界关注。这件作品由90后设计师高文芝领衔设计,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诚团队参与工艺实现,通过挖掘明代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技术,完成了对传统云锦服饰的创新演绎。

  

  设计理念:明代纹样的当代转译

  设计师高文芝以明代服饰中的“柿蒂纹”为基底展开创作。该纹样呈四瓣对称状,形似柿子蒂部,在传统语境中寓意“事事如意”。在此基础上,衣身主体纹样采用“百鸟朝凤”格局:九种成双成对的鸟禽(仙鹤、锦鸡等)环绕中心凤凰,通过数量与组合传递“长长久久”“双喜临门”“十全十美”等吉祥语义。服饰下摆与袖口点缀牡丹、荷花等四季花卉,对应“春祺夏安、秋绥冬禧”的时序祝福,形成从中心到边缘、从具象到抽象的完整叙事链。

  

  工艺突破:技术升级支撑文化表达

  为实现设计构想,陈诚带领的技术团队对传统云锦织造技术进行系统性升级。常规云锦妆花意匠图的精细度为每平方厘米384格,此次通过自主研发的CAD意匠绘制软件提升至780格,使纹样边缘过渡更自然。织造环节采用16色纬线交织技术(较传统13色增加3色),经纬交织次数达167,872次,显著提升了色彩层次的表现力。

  材料创新方面,团队从吉丁虫鞘翅的微观结构中获取灵感,开发出具有光变特性的“玉翎线”。该丝线织入凤凰图案后,可随光线角度变化呈现由金至红的渐变效果,既保留了传统妆花丝线的金属光泽,又通过生物仿生技术赋予其动态美感。

  文化价值: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

  据云锦博物馆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平衡:纹样构成与色彩搭配严格遵循明代吉服的形制规范,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与新型材料拓展了传统工艺的表现边界。设计师高文芝表示:“我们尝试在毫米级的织造精度中构建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让传统服饰的吉祥语义能被当代观众感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