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专家学者探访我市考古遗址

评论 · 0 浏览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本报讯(贾新生袁晶)9月9日,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张家口分会场)会议期间,我市组织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学术交流活动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赴尚义四台、宣化郑家沟两处遗址进行实地考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本报讯(贾新生 袁晶)9月9日,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张家口分会场)会议期间,我市组织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学术交流活动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赴尚义四台、宣化郑家沟两处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遗址发掘现场,观摩出土文物标本。

   在尚义四台遗址,考古工作者正忙碌有序地进行遗址清理工作,有的给土层喷水,有的正细心地刮削土层。专家学者们参观了各年代先民的居住遗址以及出土文物,详细询问了解遗址考古挖掘情况,对出土文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树芝说:“尚义四台遗址发现距今万年左右成组的房址,为聚落定居模式提供了重要线索,从生物进化论视角,其为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提供了最早能够反映人类耕种行为的一个考古证据。”

   在宣化郑家沟遗址,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遗址的发现过程、墓葬形制、遗址分布、出土文物等情况。宣化郑家沟遗址系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大项目内容之一,其1号积石冢是首次在冀西北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典型遗迹。目前,发现石界墙、石棺墓、祭祀坑等200余处遗迹,出土文物标本400余件(套)。这些发现为全面认识研究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全新资料。

   山东大学教授赵志军说:“张家口地区的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随着康保兴隆、尚义四台和郑家沟遗址等一系列新发现,让整个考古学界认识到张家口地区是古代先人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这个地区的考古对我们探讨很多重要的考古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张家口地处冀西北,作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史前考古发现为构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揭示早期人类适应策略与环境互动提供了关键材料。对于家沟遗址、四台遗址、兴隆遗址、郑家沟遗址等为核心的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张家口地区史前文化内涵的认知。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表示,通过把尚义四台遗址和宣化郑家沟1号积石冢两个重要考古发现展示出来,凸显了张家口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张家口地区历史文化脉络比较完整,呈现出人类发展的连续性,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将来把这些考古成果转化为旅游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展一些考古研学活动,把张家口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播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