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郑元丹 通讯员 邱巧燕
岱山县衢山风电场。 通讯员 汤志成 摄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扑面而来,无人机掠过绵延15公里的滩涂,千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银光。在岱山县大长涂岛的滩涂上,华润双剑涂渔光互补项目正奏响一曲清洁能源与生态养殖的“共生乐章”。
沿着浮桥深入项目核心区,板下鱼塘传来阵阵泼剌声。这种“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创新模式,已让3000亩滩涂实现了“一地两用”的高效利用。作为我省“千项万亿”工程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对保障浙北能源供应意义重大:所产生的清洁电能通过110千伏升压站接入舟山电网,重点为长涂、东极等偏远海岛及绿色石化基地筑牢稳定、绿色的用电屏障。
目前,项目一期、二期 240MW工程已顺利并网发电,三期302.3MW项目正加速推进。全部建成后,项目年总发电量将达7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0万吨。这种“不占一分耕地”的巧思,让昔日沉睡的滩涂变成了“蓝色银行”。
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岱山县的绿色能源布局远不止渔光互补。从海上风电到潮流能,从储能技术到氢能探索,全县已构建起多能互补、创新驱动的新能源产业格局,为海岛经济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站在岱山本岛西北侧的海岸线上极目远眺,辽阔的海平线上,数十座巨型风车错落有致地矗立,叶片在海风拂动下转动,这便是中广核岱山4号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23.4万千瓦,由54台风机组成,分布在约19平方公里的海域内。从环保效益看,其与同等规模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7万吨,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约47万吨。清洁电能经海底电缆输送至陆上集控中心再并入电网,年上网电量可达6.18亿千瓦时。
依托水深条件优越、风能密度高的海域优势,岱山县正加速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除中广核4号海上风电场外,赛丽风电、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场也已相继建成投运。“十四五”期间,全县风电年发电量已超17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目前,赛丽风电改造升级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加上岱山2号海上风电场,未来全县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推动岱山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绿色能源枢纽。
移步东海之滨的秀山岛南岸观景平台,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的白色平台如同一把巨大的小提琴,在潮起潮落间将滚滚海流转化为清洁电能。作为全球首个兆瓦级潮流能发电项目,自2016年并网以来已连续稳定运行超98个月,累计发电超861万千瓦时。2024年,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被国际能源署评为全球海洋能二十大亮点工程项目,位列潮流能项目榜首。
在岱山经济开发区,一条覆盖装备制造、发电运营、储能服务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正加速成型:远景储能电站的投运,使岱山电网调峰能力提升30%;上海电气风机主机制造基地的投产,更意味着岱山在风电产业链延链强链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展望未来,随着海上风电规模持续扩大、潮流能发电技术迭代升级、绿色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岱山必将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更稳定、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引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