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匠心育桃李特色办学成典范

Kommentare · 13 Ansichten

本文转自:乐山日报在钟灵毓秀的夹江县,古老的月亮街旁,坐落着一所历经百年沧桑却始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学校——夹江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夹江一小”)。这所创办于1904年的百年老校,既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

  本文转自:乐山日报

  百年匠心育桃李特色办学成典范

  ——夹江县第一小学特色化办学实践再攀新高

  在钟灵毓秀的夹江县,古老的月亮街旁,坐落着一所历经百年沧桑却始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学校——夹江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夹江一小”)。这所创办于1904 年的百年老校,既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彰显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近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发展”育人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成为区域内素质教育的典范。

  文化立校

  百年底蕴铸就精神底色

  漫步夹江一小校园,处处可见文化印记。文化石上镌刻的校训“每天进一步”,时刻激励着师生们奋勇向前。

  学校精心打造的“新月”校园文化独具特色。让“新月文化”向纵深发展,进而拓展“新月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渗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启迪学生,让每一名新月娃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自信、快乐地成长。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书画纸之乡”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的地域优势,学校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等纳入校本课程。投资30 万元建成书画工作室,供师生传习书法绘画作品。

  学校与夹江烈士陵园、红色西山旧址纪念馆及九〇九核工业研学基地共建红色教育阵地,开发“红色记忆”系列课程。通过“重走长征路”、“探索核能奥秘”研学活动、“红色故事我来讲”比赛等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课程育人

  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

  二十多年前,夹江一小就确立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三发展”,学校为全体教师搭建了相应的成长平台,三级研训组织(学校层面的教师全员研训,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研训,教师个人研训。)自上而下开展工作。三种常态培养模式(“青年教师竞赛课”让全体教师在赛课、观课、议课过程中快速成长;“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促进新进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育叙事、论文交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确保全体教师卓越、全面、均衡地发展。在“三发展”理念指引下,夹江一小的教师逐渐成长为一支专业卓越、技能全面、发展均衡的教师队伍。

  自2001 年举办第一届科技节至今已持续24 年。“科技节”活动为夹江一小的每个孩子插上了科技创新之翅。多年来,科技育人已然成为夹江一小的一大办学特色,学校投入10 万余元建设的创客工作室,设有机器人实验室、编程趣味园、航模工作室等多个功能区。近年来,学生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达286 人次,其中省级奖项20 余项。

  学校创新实施“2+1+N”体艺培养模式(每位学生掌握2 项运动技能、1 项艺术特长、N 种审美体验)。为每一孩子打开一扇适合自己的艺术之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能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唱一首好歌,跳一支美舞,弹一曲好调,下一局妙棋。足球项目形成“班班有球队、月月有联赛”的浓厚氛围。艺术组开发的“水墨童趣”课程,将国画与儿童画创新融合,学生作品多次市县展览中亮相。

  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投入20 万元打造10000 余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园地,划分果蔬种植、探索研学、劳育百科及禽畜养殖等不同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收获劳动的快乐,领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夹江一小将继续秉承“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正如校长刘远航所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所百年老校,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市县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标稳步迈进!”

  祝贺/文 学校供图

  

  实地领略古老“纸文化”

  

  “五育并举”助学生茁壮成长

  

  大气整洁的校园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