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乐山日报
乐山市实验小学
研创领航 用实践点亮科学之光
科学教师队伍
乐山市实验小学科学组,一支由14 名专职教师组成的科学研创团队,立足科学课程标准,以“研创教育”为核心理念,扎根教材资源校本实践,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瞄准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科学课堂是学生探索科学的“主阵地”,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从“水的蒸发与凝结”的微观观察,到“电路连接”的动手实践;从“植物生长周期”的长期记录,到“力的作用效果”的趣味验证,每节科学课都充满实验的身影。同时,实小教师根据课标、教材等深入学习,开展组内研讨,结合学段特征与地区特色自制创新较多实验教具,保持器材更新,完善实验教学。在科学课堂中,教师着力搭建“体验—质疑—实践”的创新探究成长链,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允许调整方案、重复尝试,及时肯定学生的独特思路,让学生在动手与思考中感受创新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蚕茧作品展示
科学之光不仅照耀课堂,实小还积极发挥课后服务的优势,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与探究中触摸科学温度。“嘉州古今行之嘉门嘉味”活动中,学生围绕乐山的门、桥、街道等历史印记展开探究,其成果在市科技节中分获一、二等奖,既解密了家乡历史,也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探寻古法造纸,溯源匠艺之道”研学活动走进夹江状元纸坊,学生亲历与《天工开物》记载一脉相承的竹纸工艺,在非遗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该活动亦斩获市科技节一等奖。“探寻嘉州古桥”活动中,学生通过画桥、搭桥、实地考察解锁桥梁建筑奥秘,聆听资深媒体人邓碧清的专题讲座,更让古桥的历史变迁与人文故事成为鲜活教材,滋养着学生的乡土情怀与科学兴趣。
科学社团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机器人模型搭建、编程、物理、化学、生物、海空航模等多个社团,让学生按需选择、深度探究。在这里,编程代码构建逻辑思维,航模飞行承载航天梦想,实验操作解锁理化奥秘。在我市每年举办的科技节上,该校社团成果集中亮相,从单项竞技到团体展示,实小学生屡屡斩获市科技节一等奖,让“动手实践”成为科学素养的最佳注脚。
从解密嘉州历史的“古今行”,到溯源非遗的“古法造纸”;从守护校园植物的“生物探秘”,到玩转光影的“蓝晒工艺”,乐山市实验小学以科学为笔,以实践为墨,在学生心中种下好奇与探究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以实验为依据、以质疑为勇气,成为点亮世界的“科学微光”。
曾梦园/文 学校供图
学生拓展作品展示
感受自然造物与人类加工的融合
学生体验竹简写字
学生体验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