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机器人比心迎新,科技秀场火爆校园,学生好奇心被点燃?

Commenti · 1 Visualizzazioni

开学第一天,山东大学的新生刚踏进校门,就被一个会“比心”的机器人给整懵了。这家伙不仅能挥手、握手,还能一边打太极一边回答问题,活脱脱像个科幻片里的明星。新生们乐得合不拢嘴,纷纷围着机器人问东问

  开学第一天,山东大学的新生刚踏进校门,就被一个会“比心”的机器人给整懵了。这家伙不仅能挥手、握手,还能一边打太极一边回答问题,活脱脱像个科幻片里的明星。新生们乐得合不拢嘴,纷纷围着机器人问东问西,校园瞬间成了科技游乐场。

  

  这机器人可不是来凑热闹的。山东大学的工程师李振说,他们特意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搬到迎新现场,就是想让新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机器人不仅会卖萌,还能聊专业、聊未来,目的就是点燃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前沿技术结合起来。

  大连理工大学也不甘示弱。报到那天,一只机器狗成了全场焦点。这家伙能扛20公斤的行李,爬楼梯、躲障碍,稳稳当当把新生的大包小包送到宿舍。2025级学生李金泽乐呵呵地说,机器狗搬行李简直太酷了,学校还弄了电路板挂件和AI互动屏幕,整个迎新就像个小型科技展。

  机器狗和机器人只是开胃菜。全国不少学校都在开学季玩起了高科技,迎新现场直接变身“科技秀场”。从智能“迎宾员”到“搬运工”,这些高科技玩意儿让新生们既新鲜又兴奋。它们不只是来秀肌肉,更是想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说到科学种子,学校可没打算只是秀秀机器人就完事。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未来教室”已经开始让学生上手玩人脸识别了。课堂上,孩子们分组做实验,试着让机器认出戴口罩的脸,或者换个角度看看机器还认不认得出。刘凯晨老师说,这种课就是要让学生觉得科技不遥远,跟生活息息相关。

  

  南京的动作还不小。从这个秋季学期开始,鼓楼区所有中小学都得开人工智能课,每年至少8课时,目标是到2027年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AI教育。他们还搞了个“三级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初中,课程内容从基础到创新,步步深入。学生们不光学理论,还会做跨学科的项目,比如用AI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为什么要这么大阵仗推人工智能教育?因为这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国务院的文件写得清楚:到2027年,智能设备普及率要超过70%,2035年要全面进入智能社会。学校得跟上这节奏,培养的学生不仅得会考试,还得懂技术、会创新,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出力。

  

  高校也在加紧布局。兰州大学的王文强说,大学不只要教知识,还要让学生看到国家科技的最新成果。他希望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敢想敢干,盯着国家急需的技术方向搞创新。看到机器人和机器狗,学生们不光觉得好玩,还会为自己国家的科技实力感到骄傲。

  这些高科技的迎新活动,其实是在给学生们上第一课:科技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能摸得着、用得上的真本事。从机器人“比心”到机器狗搬行李,再到课堂上的人脸识别实验,每一个环节都在告诉学生,科技离他们并不远。学校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就对科学充满兴趣。

  当然,科技进校园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教育更接地气。人工智能课不光教学生写代码,还会让他们思考怎么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南京的课程会让学生设计智能家居,或者用AI帮社区做垃圾分类。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真能派上用场。

  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能让学生更有自信。看到机器人和机器狗,学生们会觉得,中国的科技已经这么牛了,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王文强说,学生们在大学里不只要学知识,还要学会担当,未来为国家科技突破做贡献。

  

  这场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开始。你觉得,人工智能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课堂?学生们又会怎么用这些本事,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