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4个习惯,将来可能很难孝顺!父母得早做准备

评论 · 1 浏览

平时接触到很多家庭,也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其实,孩子的一些行为,小时候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如果不及时引导,长大后很可能变成“不孝顺”的表现。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如果孩子有以

  平时接触到很多家庭,也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其实,孩子的一些行为,小时候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如果不及时引导,长大后很可能变成“不孝顺”的表现。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如果孩子有以下4个习惯,父母一定要留心——不是说要否定孩子,而是早点注意、及时调整,同时也得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做点打算。

  1. 推卸责任,从不觉得自己有错

  有些孩子,一出问题就怪别人:“是你没叫我起床!”“是老师没讲清楚!”“都是他先动手的!”从来不想自己有没有问题。 这种习惯如果一直不改,长大以后,他也会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包括父母。到时候,你听他说的最多的话可能是:“要不是你们当初没给我买房……”“你们要是多帮我带孩子……”总之,问题都是别人的,他一点没错。 怎么办? 从小让孩子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比如玩具玩了要自己收,作业忘了做要自己面对老师。父母别老是替孩子“背锅”,他才能真正长大。

  2. 顶撞父母,说话没大没小

  偶尔顶嘴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用不耐烦、甚至侮辱性的语气对你说话,比如“你别管我!”“你真烦!”“你懂什么啊!”——那就得警惕了。 这不是“个性强”,而是缺乏尊重。如果小时候不教,长大了他更会觉得你“不配”被他尊重。 怎么办? 坚决不允许孩子用不尊重的语气说话。你可以说:“你可以有情绪,但请你好好说。”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但不等于放任无礼。

  3. 只顾自己,对家人漠不关心

  有些孩子,有好吃的自己全吃,看电视霸占遥控器,父母生病了他也不闻不问。他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他转。 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一旦固化,将来他眼里也很难有父母。你帮他,他觉得应该;你不帮,他反而觉得你对不起他。 怎么办? 从小教他分享,家里有事也让他参与,比如“奶奶不舒服,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爸爸今天累了,你能帮我拿一下拖鞋吗?”让他习惯心里装着别人。

  4. 不断索取,觉得父母欠他的

  “我要买鞋,同学都穿耐克”“手机旧了,给我换新的”……有些孩子总觉得父母该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得不到就发脾气、甩脸子。 如果他一直觉得父母是“提款机”+“服务员”,那将来大概率也不会感恩,只会嫌你给得不够。 怎么办? 让孩子知道:父母付出是出于爱,但不是义务。有些东西,他可以通过努力争取,而不是理所当然地得到。偶尔“哭穷”“示弱”,也不是坏事。

  父母如何给自己“留后路”? 说了这么多,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提醒咱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别把所有精力都投给孩子: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父母。培养点自己的兴趣、交朋友、保持健康,以后孩子不在身边,你也能过得充实。经济上早做规划:不要太早把全部积蓄都给孩子买房、买车,适当存点养老钱,将来不至于完全依赖孩子。情感上不依赖单一关系:除了孩子,和伴侣、兄弟姐妹、朋友也要保持好的关系。情感支持系统越多元,你越不容易失落。接受孩子将来可能“普通”:他不是 necessarily 会变成“逆子”,但他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顾不上你的成年人。降低期待,反而更容易幸福。

  孩子不是天生就“不孝顺”,但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作为父母,咱们既要尽心尽力地去爱、去教,也要清醒地为自己活。

  从现在开始,还不晚。

  校对 庄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