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小玲:在三亚遇见“亲爸妈”爱心照亮成长路

コメント · 24 ビュー

“幺爸幺妈养育了我,供我上学读书,用爱温暖我,他们就是我的亲爸妈!”今年9月,崖州区孤女小玲(化名)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地说道。小玲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历经被抱养、遭

  “幺爸幺妈养育了我,供我上学读书,用爱温暖我,他们就是我的亲爸妈!”今年9月,崖州区孤女小玲(化名)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地说道。

  小玲的童年是不幸的。她历经被抱养、遭弃养、再被托养的坎坷命运;但她又是幸运的——在崖州,她遇到了视她如己出的幺爸幺妈,尝到了温暖的甜。这些经历,都成为她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七年来,幺爸幺妈他们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顶住重重压力,不仅供她读书、日夜陪伴,还在她深陷抑郁时不离不弃。与此同时,社区党委也一路守护,协调入学、办理户口、提供心理辅导,用爱与政策为她托起成长的天空。

  这场跨越血缘与岁月的守护,终于让这位女孩在跌宕的人生里,寻见了照亮前路的光。

  1 “只要有一口吃的,绝不会让她饿着”

  故事得从7年前讲起。

  2018年初夏,崖州区南滨居(现南滨社区)接到令人揪心的消息:南滨居胶杯厂旧厂房里,有个约十二岁的女孩独自居住,多日未进食,身形瘦弱、眼神怯怯。

  经核实,女孩叫小玲,2006年4月出生后由向某奉抱养,2014年起随养父从四川漂泊至海南,居无定所,靠养父打零工维生。

  2018年4月,向某奉以“无力抚养”为由,将孩子遗弃后音信全无。

  女孩该怎么办?

  时任南滨居党委书记陈泰莲了解女孩的遭遇后,成立帮扶专班,组织社区干部迅速行动,多方寻人无果后,决定为她找个临时的“家”,最终目光落在了远亲向可宾一家身上。

  向可宾和妻子龚祖珍是南滨居丰收队的普通居民,家境清贫,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六口之家的生计。

  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肤色黝黑、话语不多的向可宾没有丝毫犹豫:“孩子还这么小,不能不管。只要我有一口吃的,绝不会让她饿着。”

  

  小玲的幺爸幺妈。

  就这样,12岁的小玲走进了向可宾的家。这个决定遭到了周围人的不理解,“孩子都这么大了,养得熟吗?”“你们自己也有儿女孙子,压力还不够大?”但种种质疑声未能动摇向可宾,他召开家庭会议坚定地说:“这孩子,我们必须管。”妻子默默点头,子女也表示支持。

  初到新家那天的情景,小玲记忆犹新:“一推开门,就看到满屋子的人,好像大家都在等着迎接我。”她亲切地称呼他们“幺爸”“幺妈”,“幺爸幺妈亲戚家的哥哥姐姐们都很热情,经常带我出去玩,对我很好。”很快,她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2 “我是她爸,一定要让她上学”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彼时,小玲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节点,却因外地户籍问题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向可宾心急如焚,连续半个月,每日往返于学校、社区和教育局之间,诚恳地重复着:“请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

  有人劝他:“又不是亲生的,何苦这么折腾?”他目光坚定地回应:“既然她叫我一声幺爸,我就是她爸,就一定要让她有书读。”

  最终,他的坚持打动了有关部门,小玲得以顺利入学。

  此后七年,向可宾夫妇风雨无阻,每日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他们把家中最好的房间留给小玲,精心准备学习用品,买来各类书籍,为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始终陪伴在小玲身边,耐心倾听她讲学校趣事,还时常叮嘱:“要记住那些帮过我们的人,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然而,命运波折并未停歇。2023年冬天,消失多年的养父再次现身,以激烈蛮横的方式索要“抚养权”,甚至威胁社区工作人员。鉴于养父曾有过伤害孩子的行为,南滨居党委综合研判并征求孩子意愿后,坚决反对了其无理诉求。

  这件事让处于青春期的小玲陷入极大情绪波动,变得沉默寡言,最终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那些日子,向可宾夫妇心急如焚、夜不能寐。他们一边警惕小玲养父的骚扰,一边呵护孩子的情绪,安慰她:“别怕,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最亲的人。”

  高二那年,小玲持续高烧住院。“那几天她一直烧到40度左右,打针都退不下来,整个人软绵绵的,连路都走不动……”龚祖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最让她心疼的是,听到医生说要准备转入ICU时,小玲虚弱地说:“幺妈,我不想治了。”整整三天,龚祖珍几乎没合眼,日夜守在小玲身边,为她敷冰袋、擦拭身体。出院回家时,龚祖珍瘦了一大圈。

  小玲的高中阶段充满坎坷,被抛弃、被争夺的不安回忆如同一道隐形伤口,让她一度厌学,头发大把掉落,还经常失眠。看到小玲“精神抑郁症”的诊断书时,龚祖珍心里非常难过。

  此后,她更加细心地关注小玲的情绪和营养健康。母女俩常说悄悄话,龚祖珍温柔地开导:“看开点,都过去了,向前看。开心一天是一天。”小玲也曾用一封长信向龚祖珍倾诉感激与烦恼,这是她努力打开心扉的证明。

  3 “努力学习,将来在海南工作、生活,期待有更大能力回报帮助我的人”

  如果说,养父母一家的爱让小玲感受到家的温暖,那么南滨居党委的及时帮扶,再到如今金鸡社区党组织的关怀和多方力量帮助,更像一束光,是点滴善意汇聚成暖流,为女孩的逐梦之路点亮微光,让她找到了爱的源头。

  

  南滨社区工作人员和小玲(左二)座谈。

  南滨社区党委书记陈泰莲、南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邝成与金鸡社区党委书记林方裕、金鸡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华燕等人,串联起了小玲成长中坎坷却温暖的历程。他们协助小玲寻亲、安置生活,解决户口难题、争取入学指标,在小玲面临困扰时联系心理疏导师。

  林方裕曾对小玲说:“叔叔会保护你的,你就安心学习。”这句话,小玲一直牢记。

  在这些爱的关怀下,小玲逐渐走出阴霾,恢复了阳光与自信。今年,她镇定地走进高考考场,凭借优异成绩回报了这份无血缘却深厚的亲情。

  如今,提起向可宾夫妇,小玲总会眼含热泪:“他们就是我最亲的爸爸妈妈!”

  今年暑期,小玲用打工攒下的钱,在向可宾夫妇的支持下回到四川老家,还拜访了曾经帮助过她的恩人。

  现在,小玲已考上心仪的大学,就读法学专业,她将这份爱藏于心底。

  “我现在就想安心读完大学,以后在海南工作、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小玲话语质朴,却饱含感恩之情。

  (记者 张慧膑)

相关稿件

  【来源:三亚日报数字报】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