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节社团课:“考古”!

Yorumlar · 20 Görüntüler

9月初,陕西省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汉中西高新中学”)的七年级新生们迎来了第一节社团课

  王丽

  9月初,陕西省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汉中西高新中学”)的七年级新生们迎来了第一节社团课。

  课堂上没有公式和考卷,摆在学生们眼前的是铲子、毛刷等工具;课堂也并不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而是在一个面积约25平方米的“探方”里。

  

  汉中西高新中学“考古课堂”教学现场。受访者供图

  代课老师任飞航举起一把铲子,有学生一眼认出,“这是洛阳铲,我在盗墓小说和电影里见过。”学生们呼啦一下围了上去。

  “今天咱们来‘考古’,就用这把铲子顺着土层的纹理挖,看看有什么惊喜在等我们!”任飞航说。

  如何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之灿烂?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怎样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汉中西高新中学探索出自己的路径。

  2022年,该校设立了“考古课堂”,每周以社团课的形式为学生们授课。2024年,该校落成了“博古藏今考古研究院”,并分设了考古知识普及、考古工具实用与实践、走进陕西考古遗址、考古遗址实践参观等一系列特色课程。3年来,学生们在这样的课程中打开了文化与历史的“窗户”。

  

  汉中西高新中学1:1模拟“考古探方”。受访者供图

  “青铜器”怎么挖掘?“唐三彩”碎片如何登记、测量?九年级B2班的学生周家豪,在“考古课堂”中打开了新视野,“每当我看见自己在‘探方’里挖掘出的‘文物’,脑海中就浮现出繁荣的长安城,透过各种‘文物’碎片,仿佛能看见身着白袍的西域商人,在车水马龙的东西市买卖……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把“考古”融入学生课堂的做法并不鲜见,汉中西高新中学校长张洪琪介绍,学校的亮点在于建立了1:1的模拟“考古探方”,设置地层学和类型学实践基地以及考古工具使用区。同时,学校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考古课程方案。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学校打造了包含历史文化、考古、非遗课堂等在内的“古色文化”育人矩阵。除了“考古课堂”,该校还联合汉中市博物馆开展“宝山遗址考古研学”“汉博大课堂”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拓印、漆扇制作等非遗体验深化历史认知。

  

  汉中西高新中学“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套可落地、能延续的考古实践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割裂记忆’到‘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全面、多元、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张洪琪说。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