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他追法治理想,26年后女儿同校同专业,她会超越父亲吗?

Kommentare · 9 Ansichten

1999年,郑志伟揣着法治梦想走进西北政法大学。2025年,他的女儿郑宇恩踏进同一所学校,学同一个专业。父女俩跨越26年的缘分,今天在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上演,成了迎新现场最暖心的故事。 郑志伟1999年入学,

  1999年,郑志伟揣着法治梦想走进西北政法大学。2025年,他的女儿郑宇恩踏进同一所学校,学同一个专业。父女俩跨越26年的缘分,今天在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上演,成了迎新现场最暖心的故事。

  

  郑志伟1999年入学,读的是民商法专业。那个年代,西北政法大学已经是法学教育的金字招牌。他每天泡在图书馆,啃着厚厚的法律书,梦想成为一名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人。毕业后,他走上工作岗位,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如今,他已是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提起母校,眼神里满是骄傲。

  

  26年后,女儿郑宇恩也考进了西北政法大学,还是民商法专业。这不是刻意安排,而是奇妙的巧合。报到那天,郑宇恩背着书包,站在校园门口,拍下和父亲当年相似角度的照片。照片里,她笑得自信,像是对未来的宣誓。

  

  郑志伟站在迎新现场,看着女儿忙碌地办理入学手续,心里五味杂陈。他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学生时光,宿舍里的夜谈、课堂上的争论,还有毕业时的不舍。他说:“我女儿能来这里,感觉我们家和西法大的缘分就像一条线,连了起来。”他希望女儿能像他一样,珍惜大学时光,学有所成。

  

  郑宇恩可不觉得自己只是“继承”了父亲的路。她有自己的想法。站在迎新舞台上,她大大方方地说:“我爸当年在这追他的法治理想,现在轮到我了。我要学好法律,帮更多人解决问题。”她的语气坚定,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也像是在向父亲承诺。

  

  陪女儿来报到的妈妈也忍不住感慨。走进校园,看到满是朝气的学生,她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她笑着说:“这地方真有活力,孩子在这儿肯定能学到东西,过得开心。”她还偷偷叮嘱女儿,大学要多交朋友,多尝试新东西,别光顾着埋头读书。

  

  这对父女的故事,成了迎新现场的一道风景。西北政法大学每年都有几千名新生,但像这样两代人都选择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的,还真不多见。学校的数据显示,民商法学院一直是热门专业,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学生。2025级新生中,民商法专业录取了近300人,竞争激烈。

  

  郑志伟对女儿的期望很简单。他没提什么大道理,只说了一句:“好好学,踏实做人,比我强就行。”他还提到学校的校训“严谨、求实、文明、公正”,希望女儿能记在心里。郑宇恩点点头,她知道这八个字不只是口号,更是她未来四年的指引。

  

  这故事让人想起家里的传承。就像有人接过爷爷的木匠手艺,有人继承了父母的厨艺,郑家父女传承的是对法律的热爱。郑宇恩说:“我爸常说,法律是帮人解决问题、让社会更公平的工具。我想成为这样的法律人。”她的眼神里,有憧憬,也有责任。

  

  校园里,新生们忙着搬行李、找宿舍,迎新横幅在风中飘扬。郑宇恩已经开始规划她的大学生活。她想加入学校的法律援助社团,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还开玩笑说:“我爸当年成绩不错,我得努把力,不能输给他。”

  

  有人说,大学是人生的起点。郑宇恩站在这个起点上,背负着父亲的期望,也带着自己的梦想。她会在课堂上记笔记,在图书馆熬夜,也会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和故事。而这一切,都和26年前的父亲遥相呼应。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