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大学开张了!白天教书法养生,晚上变青年夜校?

Mga komento · 2 Mga view

这所学校来头不小。嘉庚艺术中心老年大学是厦门第一家“官助民办”的老年大学。简单说,就是政府支持,民间出力,联合了嘉庚学子、爱嘉庚公司、南方之强嘉庚联盟和厦门校友经济促进会一起办的。学校从选地址

  这所学校来头不小。嘉庚艺术中心老年大学是厦门第一家“官助民办”的老年大学。简单说,就是政府支持,民间出力,联合了嘉庚学子、爱嘉庚公司、南方之强嘉庚联盟和厦门校友经济促进会一起办的。学校从选地址到找老师,再到招学生,每一步都费了不少心思。执行校长林坤在开学仪式上说:“我们想让老年朋友有个地方,能学点东西,开心生活。”这话听着简单,却道出了学校的初心。

  

  学校不只是给老年人上课,还想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来学点啥。白天,这里是老年大学的课堂,教书法、画画、唱戏曲;到了晚上和周末,就变成青年夜校和少儿培训班。林坤校长透露,未来还会搞个“签约艺术家组织”,让艺术家来教课,还能把作品变成钱,帮老师和学生走得更远。这想法一出,现场掌声响个不停。

  课程是学校的亮点,专门为老年朋友设计,分了三大块。第一块是文化艺术,比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想学啥有啥。想当年没机会学画画的老爷爷,退休后终于能拿起画笔;喜欢唱戏的老奶奶,也能在这儿过把瘾。第二块是健康养生,教中医、太极、瑜伽,还有怎么吃得健康。第三块是社会经济,教点实用知识,比如怎么理财、用智能手机。这些课程加起来,让老年朋友既能学知识,又能活得更健康开心。

  开学仪式上,还有几件大事让人印象深刻。学校跟厦门市社区文化艺术协会签了协议,打算一起找好老师,丰富课程内容。协会会长张雅坤说:“我们要让老年朋友感受到艺术的乐趣。”这话说得实在,谁不喜欢在老年大学里找点快乐呢?接着,学校又跟清大东南研学公司合作,准备带老年朋友出去走走看看,边学边玩,增长见识。

  

  还有个高光时刻,学校被授予“中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点”牌匾。这意味着啥?老年朋友学完课程,能拿到权威的证书,学得更有成就感。校长马靖茹接过牌匾时,笑得合不拢嘴。她说:“这块牌子说明我们的教学够专业,学员学的东西货真价实。”现场观众听了,都觉得这学校靠谱。

  老师是老年大学的核心。开学仪式上,首批老师分6组上台,接过聘书,个个精神抖擞。马靖茹校长对老师们说了三点希望。第一,要有耐心。老年朋友学东西可能慢点,但他们特别认真,老师得慢慢教,多讲几遍。第二,要用心。课程得贴近老年人的生活,比如教点简单的画画技巧,或者实用的养生方法。第三,要真心。老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跟学员做朋友,让课堂有温度。老师们听完,纷纷点头,觉得这工作有意义。

  仪式结束后,大家拍了合影,留住这历史性一刻。林坤校长还带老师们参观了学校,教室宽敞明亮,还有专门的艺术展示区。老师们边看边聊,商量怎么把课上得更好。现场气氛特别温馨,像一家人聚会似的。

  

  这所老年大学不简单,它让厦门的老年朋友有了新去处。数据显示,厦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40万,很多人退休后想学点新东西,但地方不多。嘉庚艺术中心老年大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学校不仅教知识,还让老年朋友找到归属感,生活更有奔头。

  说到这学校的意义,不得不提它的“官助民办”模式。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源,民间出主意,合力办成了一件大事。这种模式在厦门还是头一回,未来可能会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学校还计划跟更多机构合作,把课程做得更丰富,让老年朋友学得更开心。

  老年大学不只是个学校,更像个大家庭。在这儿,老年朋友可以学书法,练太极,交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马靖茹校长说:“我们希望每位学员都能在这儿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话让人听着暖心,谁不想晚年活得精彩呢?

  

  学校刚开张,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课程会越来越多,活动会越来越丰富,老年朋友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有滋味。想象一下,退休后还能学新东西,认识新朋友,甚至拿个证书,这种生活多有盼头!这所老年大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也让厦门这座城市更温暖。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