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8月初的一个早晨,美国艺术家、专注于真菌研究的山姆·舒梅克驾驶一艘自制的“蘑菇皮划艇”,成功横渡约42公里的海面。报道称,这创下了全球“真菌制作皮划艇在公开水域航行”的最远纪录。
舒梅克驾驶一艘自制的“蘑菇皮划艇”,成功横渡约42公里的海面
据了解,真菌是生物界中一个重要的类群,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而我们平常叫做蘑菇的正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据悉,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部分,外形酷似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
“迷幻般的体验”
耗时12小时“蘑菇皮划艇”成功上岸
据悉,舒梅克的“蘑菇皮划艇”整体呈棕黄色,表面粗糙。与普通塑料艇截然不同,它是由真菌种植而成的。
由蘑菇种植而成的小艇
为避开天气预报中的大浪,在挑战当天,舒梅克携带手机、运动相机、对讲机和固定在救生衣上的指南针,于早晨6点前出发。3小时后,舒梅克奋力划行了约14.5公里。此时距离海岸线还很远,舒梅克却开始晕船。
与此同时,一头约15米长的长须鲸跃出水面,缓缓跟在他的身后,这头鲸在接下来的航程中一路尾随,为其带来鼓励。最后他完成了这趟长达42公里的航程,全程一共耗时12小时。他形容此次经历是“迷幻般的体验”。
舒梅克上岸时,“蘑菇皮划艇”仍完好无损。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期望这次航行能引发人们对非传统的真菌材料的兴趣。
真菌能成为水上运动装备主要材料吗?
2020年舒梅克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后返回洛杉矶,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用蘑菇菌丝体创作雕塑,让蘑菇菌丝体在手工陶瓷和吹制玻璃中“生长”,据此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后来,他不再局限于画廊,而是加入了一个由科学家和艺术家组成的小团体,该团体致力于探索真菌的更多实际用途,挖掘菌丝体在皮划艇、浮标和冲浪板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较于广泛用于船只和水上运动的塑料材料,真菌材料更加环保。据悉,菌丝体作为蘑菇植物性营养部分可以像粘合剂一样黏附于基质间,其死后也可以保持其完整性,所以菌丝体还可以用来作为材料的天然粘合剂。更为重要的是,菌丝体材料都是纯天然、可降解的。
2024年,舒梅克就开始使用在洛杉矶工作室外采集到的灵芝菌丝体,制作他的首艘“蘑菇皮划艇”。他改装了一艘旧渔船作为模具,并在其中填充超过136公斤的材料用于支撑菌丝体的生长。在菌丝体繁殖近4周后,舒梅克又花费数月用风扇对其进行风干,最后终于制成了这艘皮艇的基本结构。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心处理,这艘“蘑菇皮划艇”不仅坚韧、疏水,摸起来手感粗糙而坚固,如一块软木,且能展现出属于蘑菇的自然特性。
2025年6月,舒梅克完成了第二艘“蘑菇皮划艇”。这艘皮划艇同样采用灵芝菌丝体制成,但这次用于菌丝体繁殖的基材增至240公斤。在经过6周的精心培育期与3个月的风干阶段后,这艘重达48.5公斤的新艇正式完工。这艘艇比第一艘短0.9米,但体积增加了50%,这使这艘艇有更强的浮力和更好的稳定性。不仅如此,这艘艇还配备了龙骨,以提升操控性和坚韧度。
这次用于菌丝体繁殖的基材增至240公斤
舒梅克的导师、艺术家菲尔·罗斯称赞舒梅克的本次航行“意义非凡”,并希望借此激励更多的科研机构认真对待菌丝体研发应用这个领域。但舒梅克却对菌丝体的作用持谨慎态度,他指出,制作一艘皮划艇就需要耗时近一年,其中付出的时间与资源成本过高,而且这艘皮划艇比市面上的海洋皮划艇慢得多,并非解决塑料问题的“灵丹妙药”。
事实上,早在2019年,美国女大学生凯蒂·艾尔斯就制出了一艘 “蘑菇皮划艇”,并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湖泊上进行测试。在舒梅克取得成功后,艾尔斯也对他的成功表示欣喜,她认为,这种互相竞争的良性循环能让她看到菌丝体材料未来的希望,激发人们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也期待未来能看到“漂浮的蘑菇屋群”。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实习生 谢益洁 综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
编辑 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