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新生报到甜场面:乖巧女儿来到爸妈“母校”——他们相识相知共同进步的地方

टिप्पणियाँ · 12 विचारों

9月6日,扬州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该校扬子津东校区新生报到现场,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对两代“扬大人”跨越“食”光的校园重逢,吸引了众人目光。 戴诚妍(中)与爸爸妈妈在贴有当年毕

  9月6日,扬州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当天上午,该校扬子津东校区新生报到现场,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对两代“扬大人”跨越“食”光的校园重逢,吸引了众人目光。

  

   戴诚妍(中)与爸爸妈妈在贴有当年毕业照的校友墙前

  “我爸爸叫胡彪,他当年所在的班级是扬大农学院食工961班。爸爸对母校感情很深,每隔两三年就会回来看看,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对扬州比较熟悉,对扬州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很向往。”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新生胡珺瑶说。“大学毕业之后,我考取了公务员,一直在政府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常常向她讲述我在扬大的学习和生活,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时光。”胡彪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女儿高三毕业时,面临填报志愿的选择,看到孩子对化学和生物感兴趣,就问她想不想选择食品专业,也许是父女心心相通,女儿欣然应允。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便在第一志愿填报了扬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最终得偿所愿。

  胡珺瑶说,这次与父亲的同行,是一次对未来生活的“启航预览”。自己不再是听故事的人,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为什么两代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胡彪道出原因:“我亲身感受到了母校的培养,这些年对学校的发展也持续关注,相信学校的办学实力和育人环境,希望女儿带着‘守护食品安全’的初心出发,成长进步。”学院负责人点评表示,两代人的选择,跨越29载,志同道合,是对血缘亲情的延续,是对扬州大学“坚苦自立”校训精神的价值认同,也是扬大育人成果最生动、最温情的体现。

  

   扬大党委书记丁建宁(右一)与胡珺瑶(中)在报到现场

  记者注意到,报到现场,另一对两代“扬大人”的故事更加精彩。“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毕业于扬州大学,他们在扬大校园里相识、相知、相爱,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美好。”来自苏州的戴诚妍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从父母口中听到许多关于扬州大学的故事,无论是父亲总挂念着的导师,还是母亲口中多彩的校园生活,都让她心生向往。从那时起,“扬州大学”’对自己而言,不再只是一所高校的名字,更像一个承载着父母的青春与爱情的温暖的符号,自己也在心底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有一天,也要走进这个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扬大故事。据悉,今年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戴诚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父亲戴阳军当年学的是学烹饪工艺专业,母亲许莲学的是餐旅管理专业,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我的兴趣所在,更是我父母所学习的专业在某些方面的融合。”戴诚妍说。通讯员 罗秦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टिप्पणि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