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蔡国六百年”展话税史 文物“开口”讲好税收故事

评论 · 0 浏览

大象新闻记者 胡俊峰 通讯员 刘威 “原来税收的历史能追溯这么久!这些宋代银铤不只是历史文物,更是读懂国家治理与公民纳税责任的鲜活教材,孩子今天对‘税’有了实实在在的认知。”在驻马店市博物馆《蔡国六

  大象新闻记者 胡俊峰 通讯员 刘威

  

  “原来税收的历史能追溯这么久!这些宋代银铤不只是历史文物,更是读懂国家治理与公民纳税责任的鲜活教材,孩子今天对‘税’有了实实在在的认知。”在驻马店市博物馆《蔡国六百年——蔡国历史文化专题展》现场,带着孩子参观的市民王先生指着展柜中印有“出门税”的银铤感慨道。

  近日,《蔡国六百年——蔡国历史文化专题展》在驻马店市博物馆正式开展,当地税务部门以主题文物展为契机,同步策划“税阅千年·鉴往知来”税收文化宣传活动,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变身税收宣传“特殊讲师”,为公众打造了一堂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实指导意义的税收普及课。

  展厅内,数枚锈迹斑驳的宋代银铤成为“明星展品”:平面呈腰形,两端弧度圆润,背面密布蜂窝状印记,正面微内凹,束腰处“出门税”三字虽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辨。“在宋代,商品流通需经城门、关卡,商人携带货物通行时,要按规定缴纳行商税收,‘出门税’便是当时商税体系的重要构成。从征收逻辑来看,它与现代增值税有着历史渊源,可视为现代增值税的雏形。”现场讲解的税务干部向参观者细致解读,“这些银铤是在确山县考古发掘出土的,它们不仅是宋代税收制度的实物佐证,更印证了驻马店地区在古代南北商业流通中的重要节点地位。”

  

  与传统展览中“文物静躺展柜”不同,此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让文物“连接古今”——通过税务干部的专业解读,让历史税收场景与当下税收政策形成“跨时空对话”。展厅内专门设置的税收咨询台,梳理了从宋代“出门税”征管到如今发票电子化、智慧办税的发展脉络,直观呈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演进轨迹。在现场,税务部门开展“面对面”服务,针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热点政策为游客答疑,将历史文化认知与现行政策解读无缝衔接,让税收宣传更有温度。

  “借助地方文物资源开展税收宣传,挖掘文物背后的税收故事,能让公众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既提升了税收宣传的文化内涵,也拓宽了税收普法的途径。”该局负责人表示。当地文管所负责人陈某也认为,这种“文博+税务”的跨界合作实现了双赢:“文物不再是孤立的‘展品’,而是成为传递税收文化的载体,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延伸。税收宣传则跳出了‘单纯政策解读’的框架,借文化之力变得更接地气,更易引发公众情感共鸣。”

  下一步,驻马店市税务部门将持续深挖本土历史文化中的税收元素,推动税收宣传从“政策性传播”向“文化性浸润”深化,以更具文化感染力的方式构建征纳双方的情感认同与文化共识,让税收理念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扎根公众心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