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盘活老小区废弃游泳池:居民下楼就能游泳,每年还有公共收益

评论 · 28 浏览

换好衣服,下楼步行几分钟,孩子就能跃入清澈的池水嬉戏。这个夏天,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翠林雅居的居民们来说,曾经堆满杂物的废弃泳池重焕生机,成了家门口的“清凉乐园”。 老小区废弃三年的游泳池不仅重新

  换好衣服,下楼步行几分钟,孩子就能跃入清澈的池水嬉戏。这个夏天,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翠林雅居的居民们来说,曾经堆满杂物的废弃泳池重焕生机,成了家门口的“清凉乐园”。

  老小区废弃三年的游泳池不仅重新开放,还能让居民以低于周边一半的价格游泳,同时为小区带来公共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如今,各地老小区里闲置泳池、水景等情况十分常见,该如何有效维护利用?翠林雅居游泳池的背后,是社区、业委会与大学生创业者的携手合作,他们共同为破解公共设施闲置难题提供了一个崭新样本。

  

                           小区游泳池,居民惬意玩水。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1】下楼就能游,单次低至20元,97年小伙盘活老小区废置泳池

  8月25日下午,翠林雅居的小区游泳池聚集了不少居民。这里绿植环绕,音乐和水雾系统带来清凉,泳池和凉亭造型优美,置身其中度假感十足。教练和救生员共同维护现场秩序和安全。

  小伙苏杭经营这个游泳池已近两个月,今年的运营即将结束,取得了创业的开门红。

  他今年28岁,皮肤黝黑,身材健美。从武汉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一直在体育行业探索。上一次尝试是室内亲子游泳项目,这次他看中了小区废弃泳池。

  

  改造前的泳池。图/受访者提供

  游泳是暑期刚需,废弃泳池翻新成本低于新建,租金低于商场,自己又有相关行业的经验和资质,于是他开始尝试做平价户外游泳项目。他的第一站就选在翠林雅居废弃三年的泳池。他认为这个小区的环境、居民消费水平、泳池基础条件等各方面都十分合适,而他大学期间在此实习过,对小区颇为熟悉。

  改造花了一个多月,包括清理淤泥杂物,处理破损地砖、加固危房、更换顶棚等。

  为了让居民体验更放松、更有度假感,团队花了不少心思: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手绘彩色墙绘、配备三原色遮阳网和桌椅、专门划分儿童戏水池,还提供免费的游泳玩具。

  

                           修缮一新的泳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东西湖融媒

  他介绍,收费标准也经过反复考虑,单次25元,办卡每次20元,远低于市场价。“我们可以办5次卡,10次卡,建议家长买短期卡,用完了再买,这样经济压力小,也不会产生退费纠纷。”

  住在小区的小朋友果果很喜欢游泳。以前家长只能带孩子驱车去周围室内游泳馆,现在换好衣服下楼,步行几分钟就到。果果外公表示,小区泳池游得放心,水温和深度适合小朋友,他现在经常带孩子来。

  他向记者介绍,尽管今年只是起步阶段,营收基本持平,但已经实现了“模式跑通”的第一目标。明年,他计划全面升级:“池子数量、人员储备、服务理念、资质认证……都要升级。”

  【2】小区引入专业经营方,年租金纳入小区公共资金池

  位于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的翠林雅居小区建于2007年,是当时街道内较早配备电梯的高档住宅项目,还曾荣获“鲁班奖”。偏广式风格的设计理念与高大的棕榈树,让这里别有一番景致。但小区内泳池已荒废3年,逐渐沦为杂物堆积、落叶遍布的废池,居民只能舍近求远外出游泳。

  转机来自今年年初的一次居民议事会,大家纷纷呼吁重新启用游泳池。梅花池社区随即将泳池重启列为2025年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并与小区业委会共同推进此事。

  业委会主任黄金林告诉记者:“我们招商不只看承包价格,更看重运营方的诚信、专业资质和长期扎根的意愿。”社区指派专人协助办理营业执照、高危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复杂手续,物业也全力配合水电、场地与清洁支持。

  最终,他们选择了苏杭的创业团队,苏杭和伙伴都毕业于体育专业,且有长期体育行业从业经验。社区为鼓励年轻人创业,与他签订三年长约,并确保居民办卡无后顾之忧。业委会还主动协调,将票价定为周边一半左右,“既要让居民受益,也要让年轻人活下来。”

  梅花池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凯介绍,社区创新运用“四方联动”机制,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决策全过程。“我常看到居民在阳台上关注泳池整修进度,还有居民当志愿者参与墙绘等过程。”刘书记认为,这件事的成功在于找到了多方共赢的契合点:“居民得到了便利,年轻人获得了创业机会,小区环境改善了,还增加了公共收益。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如今,泳池已成为小区的新名片。据悉,业委会首笔2万元年租金收入将纳入小区公共资金池,用于绿化升级、设施维护等公共服务。

  

                                幼龄宝宝专用泳池。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3】多地小区泳池因运营不善被闲置,有小区进行填平改造

  早在2022年,宁波晚报记者就曾探访多个配备游泳池的小区,发现大部分泳池已从“标配”变为“名存实亡”。有的小区在售楼时打着“在家门口就能游泳”的口号,但游泳池却从未使用过;有的小区运营了几年就没了下文,曾引以为豪的亮点变成了臭水沟和蚊虫乐园。

  泳池废置可能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主要问题在于经营不善。如果由物业运营,需支付人工费、水费、电费、水质养护费等,其中人工费是大头,因为需配备救生员和水质检测员。若以惠民价运营,极易亏损,非常考验家底。

  若由第三方运营公司承包,涉及招标等一系列流程,还要考核资质并进行后期管理。在各种充值陷阱和捐款跑路等负面新闻影响下,不少居民对第三方公司持谨慎态度,对是否对外经营也意见不一。

  记者检索发现,目前武汉多家较新的高档小区,如绿城·武汉湖畔雲庐、绿城武汉留香园等小区内的泳池正常开放。不过对于老小区来说,运营成本较大,有的选择将废弃泳池改造成乐园或公共空间。武汉市汉阳区芳卉园小区就将废弃泳池改为雨水广场。

  

                       武汉市汉阳区芳卉园小区将废弃泳池改为雨水广场。图/汉阳融媒

  宁波一小区更是将680平方米的室外游泳池改建为多功能运动场地,受到居民称赞。为了保障场地的长效管理,小区业委会还制定了《活动场地管理制度》,张贴在运动场入口处,日常由小区物业负责场地的保洁维护和管理工作。

  

            宁波一小区将废弃游泳池改建为运动场地。图/宁波晚报

  苏杭表示,目前他已经联系了武汉其他几个小区,计划进行泳池复用。他提到,泳池改造成本高,流程复杂,不是所有小区都能承担。游泳行业对从业者的资质、专业度要求较高,不是想承接就能做。泳池复用工程量相对小,但需要协调的细节很多。如果小区居民、物业、居委会意见统一,社区支持力度大,且各方能持续跟进、各司其职,废置泳池焕发生机就不那么困难。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