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英语偏科自豪,数学偏科却难以启齿?

Comentarios · 12 Puntos de vista

数学好会让人感觉聪明,而英语好只会让人感觉更努力,这是对于这两门学科较为主观的认知,学不好数学是思维能力问题,学不好英语是单纯的态度问题,学习更努力,在学生群体中不是优点,甚至还是缺点,但如果

  数学好会让人感觉聪明,而英语好只会让人感觉更努力,这是对于这两门学科较为主观的认知,学不好数学是思维能力问题,学不好英语是单纯的态度问题,学习更努力,在学生群体中不是优点,甚至还是缺点,但如果不那么努力,能偶学好数学,很多孩子尤其是一些男孩会认为非常有面子。

  真正聪明的孩子,并不会存在明显的偏科情况,尤其是英语这种关键学科偏科的,不管中考还是高考,最终比的是总分,是不同学科的综合实力体现,而不是某一门单科。

  英语学习好需要一定的投入度,数学也是如此,但并不是英语不需要思维能力,而数学全部比拼思维能力。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偏科现象,就在于学习时间拉满后,难免会存在学科学习厚此薄彼的现象。

  最忠明的孩子,不会存在数学很好,英语明显不好的情况,因为规则是英语也算总分,而且权重并不低,学不好英语或者是惰性大,这本身就不是聪明的体现,或者时间分配上,将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用于了数学学习,从而形成的偏科现象。

  假设学习的投入为十分,学霸在数学可能要投入三分,英语也要投入三分,其他学科投入四分,从而保障每一门学科都成绩优异,而一些学生,将数学的投入用了五分,英语只用了一分,然后数学成绩优异,而英语成绩不足。

  然后感叹英语学科,拉了聪明的孩子后腿,但其实他们认为的数学成绩好聪明,是用五分投入对比真正学霸的三分投入,而不是真正具备理科思维。

  如果真的取消英语算作总分,他们的总分成绩其实也不会得以明显提升,因为他们没有在英语上投入太多,而别人将英语投入的时间,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错位的投入度优势也不复存在。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