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玮玮 青岛报道
40年前,他考入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工作站(现青岛开放大学前身),踏上求学之路;40年后,他怀揣满腔热情,再次迈入青岛开放大学,决心系统钻研法律专业,只为圆一个职业法律人的梦。
他叫李维鸿,今年63岁,是青岛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一名学员。尽管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之一,他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在青岛开放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为他退休之后的人生注入了崭新色彩,更生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对李维鸿而言,学习已超越单纯对知识的探求,升华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方式。每一节专业课堂,都见证着他为梦想付出的坚持;每一页被认真翻阅的法条文献,都承载着他对法治社会的深切期盼。
重返校园:四十载后再续法学缘
李维鸿原本是工科背景,与法律结缘,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作经历。当时他在青岛某外资企业负责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工作需要,常与公司的法律顾问沟通交流。对方专业严谨的处事风格深深打动了他,也悄然在他心中埋下了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种子。
退休之后,李维鸿并没有停止求知脚步,始终坚持以自学方式补充法律知识。从2019年起,他毅然报名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他书房里,那本《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早已被翻得卷边散页,字里行间写满批注,一笔一画皆是执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维鸿了解到青岛开放大学正在招收法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咨询后,他发现该校法学专业不仅课程体系系统完善,还汇聚了一批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团队。优质的教学资源、灵活开放的培养模式,吸引了许多像他这样的社会学习者。更让他心动的是,学校支持免试入学,为心怀梦想的求学者敞开了大门。
“之前的自学帮我搭起了法律知识的‘架子’,但青岛开放大学专业的课程和老师指导,能帮我真正建起扎实而完整的体系。”被这些优势吸引,李维鸿毫不犹豫完成报名手续,开启人生新篇章。据介绍,青岛开放大学实行注册入学,每年春、秋两季注册报名,符合规定入学条件可直接在学信网注册学籍。学校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最低修业年限为两年半,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即可申请毕业。
灵活学习:随时随地进课堂
尽管已经退休,李维鸿的日常生活依旧安排得满满当当。“很难固定时间上课,开放大学这种随时随地能学的方式,特别适合我。”李维鸿说。他一般将法学专业课学习安排在午睡后。每天下午,他会准时坐在电脑前,登录青岛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开始上课。该平台整合了大量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系统化的法学课程库、高清录播课、互动微课等,并支持电脑、手机、平板多终端接入,真正实现了随处可学、随时可读。
平台上线了十余门法学专业课,每门均配备详细知识点讲解、系列教学视频和课后练习题,辅助学员深化理解与运用。学习提醒、进度跟踪、在线答疑等功能,也帮助学员更高效地安排学习时间。李维鸿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选择内容,无论是聆听名师解析、参与案例讨论还是完成随堂测验,都能在平台上轻松实现。这种自主、便捷的学习方式,让他的退休生活充实而又目标明确。
银龄激励:奖学金助终身学习
尽管怀揣对法学的热爱,但要像年轻同学一样迅速适应学习节奏,对63岁的李维鸿来说并非易事。“但青岛开放大学的老师会对我们进行一对一讲解辅导,解答问题时也极其细致,专业素养和责任心都让人敬佩。”他感动地说。
为全面激发学员学习潜能,学校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多项奖学金政策。李维鸿凭借退役军人身份可申请“荣军奖学金”,该奖项专门面向现役及退役军人学员设立;作为60岁以上银龄学员,他又获得“银发奖学金”申请资格;同时因其专科续读本科的升学选择,又符合“终身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多维度的支持政策,既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也激发了学习动力。“这些奖励让我觉得,年龄从来不是障碍,只要肯学,就会被看见、被肯定。”
四十年后重返课堂,李维鸿对学习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年轻时读书更多是为了提升学历、谋求发展,而现在学习纯粹是出于热爱,是想真正扎进专业里。”谈及未来,他目光坚定:“我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为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普法宣传尽自己的一份力。”
李维鸿的求学故事,是终身学习价值的有力见证。在青岛开放大学,教育已超越传统的学历范畴,更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竭的精神追求。学校通过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学习者搭建起个人成长与社发展的重要桥梁,让求知之心永不退休,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