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镇的夏日,书香比阳光还热烈。村里的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成了这个暑假最动听的旋律。镇上18个村的书屋,个个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留守的小朋友和放假回家的娃娃们,扎堆在这儿翻书、聊天,假期过得充实又开心。
每天早上,书屋刚开门,孩子们就跟小鸟似的飞进来。背着小书包,眼睛亮晶晶,直奔自己喜欢的书架。有的小孩一头扎进童话书堆里,翻开《安徒生童话》,就被里面的故事迷住了。主角遇到危险,他们皱着小眉头替他捏把汗;看到好玩的地方,又咧嘴笑得合不拢嘴。东门村的小女孩吴梦琪乐呵呵地说:“以前放假就抱着手机玩,现在每天早上都跟小伙伴来书屋看故事书,时间过得快得像飞一样!”
科普书那边也不闲着。一群孩子围着桌子,捧着《十万个为什么》,你一句我一句,聊得热火朝天。讨论月亮为啥会圆缺,恐龙为啥不见了,个个眼睛闪着光,像是要把全宇宙的秘密都挖出来。书屋里摆的书种类多,历史、科学、文学啥都有,孩子们挑花了眼,总能找到自己爱看的。
村里的儿童之家和少年儿童团也没闲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得像陀螺,帮着推荐适合的书,还组织阅读分享会。孩子们站到台上,讲自己刚读完的故事,分享学到的新知识,胆子大的侃侃而谈,害羞的也慢慢放开了。大学生志愿者还带着孩子们玩起了“知识问答”,答对的小朋友能拿小奖品,场面热闹得像过节。
这些活动可不只是让孩子们打发时间。书屋的书架,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大世界的窗。孩子们从书里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知道了远方的故事,还学会了怎么跟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比起整天盯着手机屏幕,捧着书本的时光让他们的假期多了点不一样的光彩。
青溪镇的农家书屋,早就不是光摆几本书的摆设。镇上把这当成文化阵地,下了大力气。书屋不光有书,还有空调、桌椅,环境舒服得让人不想走。志愿者们还教孩子们怎么做读书笔记,怎么样把书里的知识讲给别人听。这些小细节,慢慢让孩子们爱上了读书,养成了好习惯。
数据也挺说明问题。青溪镇18个村的书屋,这个暑假接待了上千名孩子,借阅的书超过5000本。镇上还统计了,参加阅读分享会的孩子,平均每人分享了3次以上。吴梦琪这样的小朋友,以前假期一天能玩五六个小时手机,现在一天最多玩半小时,剩下的时间全泡在书屋里。
书屋的活动,还让村里的气氛更热闹了。家长们也开始跟着孩子一起翻书,有的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东门村的老王,原本觉得读书是小孩的事,现在却常陪着孙子来书屋,翻翻农业技术的书,学点新东西。村里人说,这书屋不光是孩子的乐园,连大人都开始往这儿跑了。
这股书香风气,也让青溪镇在外面有了名气。别的镇听说这事儿,都跑来取经,想学学怎么把农家书屋搞得这么火。镇上没停下脚步,计划把阅读活动变成常态。以后不光是暑假,平时周末也会组织读书会,还想请些作家、老师来给孩子们讲课,让书屋的魅力再翻倍。
孩子们在书屋里学到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学会了怎么跟朋友分享,怎么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本事,兴许会陪着他们走很远的路。书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慢慢长成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
这事儿说到底,青溪镇干了件暖心的大事。农家书屋让孩子们有了个好去处,假期不无聊,还能学到东西。镇上用行动告诉大家,文化不只是城里人的东西,乡下照样能有书香满村的日子。以后,书屋还会带来啥惊喜?孩子们又会从书里发现啥新世界?咱们等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