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的大学生们,带着满腔热情,跑到周村区长安社区,搞了场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他们不是来走过场,而是真心想给乡村孩子带去点不一样的东西。齐文化、法治、消防、科学、艺术,全都搬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既学知识又长见识。
淄博是齐文化的老家,这地方的文化底蕴深得像口老井。大学生们琢磨,怎么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份厚重?他们设计了“齐文化系列课堂”,从蹴鞠到漆扇,从草编到陶瓷,样样都上手。孩子们捏着陶土,画着扇子,编着草绳,笑得合不拢嘴,手里做出来的东西,带着齐地的历史味道。
课堂上,大学生们带着孩子们做蹴鞠。这不是简单的踢球游戏,而是从选材料到缝制,一步步教。孩子们一边学,一边听志愿者讲齐国人当年怎么把蹴鞠玩出花样。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做的蹴鞠,得意地说:“这球我得拿回家,给我爸瞧瞧!”通过这些手工课,孩子们不光学会了手艺,还明白了齐文化的根有多深。
除了文化,法治教育也没落下。大学生们带孩子们去了周村区人民法院,搞了个模拟法庭。孩子们当上“小法官”“小原告”,演了一场校园欺凌的案子。志愿者在一旁讲法律知识,孩子们听完直点头,说:“原来打架不对,还可能犯法!”这场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
消防安全课也特别接地气。大学生们带孩子们走进淄博消防队,近距离看消防车、试灭火器。志愿者还讲了齐地古建筑的防火故事,比如老宅子怎么防火灾。孩子们听得入迷,一个小女孩说:“我得回家告诉我奶奶,别乱烧垃圾。”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安全知识,还懂得了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
科学课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志愿者用家里的白醋、小苏打,做了个“火山喷发”的小实验。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瓶子冒泡,喊着:“太神奇了!”还有个实验是用吸管和纸片做风车,孩子们吹得满脸通红,笑声不断。这些实验不复杂,但让孩子们对科学有了好奇心,觉得探索世界原来这么有趣。
这场支教活动,就像在希望的田野上种下了一颗颗种子。孩子们学会了手艺,懂得了法律,知道了安全,还对科学和艺术有了兴趣。未来,这些种子会长成什么样?或许是下一个科学家,或许是守护家乡文化的传承人,谁知道呢?重要的是,他们的童年多了一抹亮色,未来的路也多了几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