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物种再添“新成员”!

评论 · 27 浏览

记者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获悉,科研人员日前在该国家公园发现了3个真菌新种,分别为极白无锁革菌、粒状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此外,还发现了努里格环纹炭团菌、近亮环纹炭团菌和绿层环纹炭团菌3个中国新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记者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获悉,科研人员日前在该国家公园发现了3个真菌新种,分别为极白无锁革菌、粒状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此外,还发现了努里格环纹炭团菌、近亮环纹炭团菌和绿层环纹炭团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

     此次的新种发现文章刊发于今年第七期《菌物学报》,中国热科院科研人员马海霞、朱安红受邀担任特约编辑。朱安红介绍,极白无锁革菌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发现,其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和落枝上。“它新鲜时是油蜡的质感,雪白色,像撒在腐木上的碎雪;而干后变成白色至乳白色,像一层薄薄脆脆的白巧克力。”朱安红说,该物种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一年生,呈平伏状,目前仅发现于海南。

  

    极白无锁革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粒状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均发现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且两者标本的采集时间仅相差一天。“粒状粉孢革菌的子实体为革质,表面具轻微小颗粒状,呈浅橘色至灰橘色。”朱安红介绍,粒状粉孢革菌表面看起来像一片铺在倒木上的丝绒布,有类似磨砂的质感,在显微镜下,它的担孢子黄中带褐,像一颗颗迷你的琥珀。海南粉孢革菌的表面则比较光滑,呈灰橘色至褐橘色,边缘毛缘状,如同毛茸茸的“流苏”。

  

    海南粉孢革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粒状粉孢革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大型真菌新物种的发现,对该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此次发布的新物种和中国新记录种都是木腐菌,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够加速枯木和落叶的分解,维持养分循环。”朱安红介绍,真菌对生境变化十分敏感,这印证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有利于科学研究和资源价值的挖掘。

     此外,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发现的努里格环纹炭团菌、近亮环纹炭团菌和绿层环纹炭团菌这3个中国新记录种,均发现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生于腐木上,进一步丰富了海南大型真菌多样性。

    记者 龙易强

  来源:海口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