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称或将失去对特斯拉的控制能力,特斯拉应该放弃马斯克吗?

评论 · 28 浏览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稳固,甚至有可能被赶走;自己目前约12.8%的持股比例使其担忧,该比例并不足以确立其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其担心公司在未来生产“数百万台机器人”后,自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

  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稳固,甚至有可能被赶走;自己目前约12.8%的持股比例使其担忧,该比例并不足以确立其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其担心公司在未来生产“数百万台机器人”后,自己可能被激进的股东“驱赶。”

  

 

  是埃隆·马斯克更需要特斯拉,还是特斯拉更需要埃隆·马斯克?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激进的特斯拉股东想要驱赶马斯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论是马斯克的天价薪酬还是“摄政王”的角色,这些都引起了部分特斯拉股东的不满;可是笔者却认为相较于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执着,特斯拉是更离不开马斯克的。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和产品会与“代言人”深度捆绑,即便代言品牌或产品的角色是知名人物,毕竟这些人物基本都是一些红伶、时伶或名伶,不过是人们用来消遣时间的谈资而已;其与品牌理念和产品本身的关联度不高,所以即便人物角色“塌房”也无所谓,届时也只是需要换一个代言人罢了。

  但是特斯拉汽车是完全不同的,其真正意义上的代言人正是埃隆·马斯克。

  而这个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知名人士或者企业家,其在全球诸多汽车爱好者和科技爱好者的心目中,客观上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甚至是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

  

 

  来看马斯克旗下的9家公司:

  1. 特斯拉汽车
  2. SolarCity,光伏能源业务
  3. Hyperloop,真空磁悬浮列车
  4. The Boring Company,地下交通业务
  5. SpaceX,航天
  6. StartLink,星链、卫星
  7. Neuralink,脑机接口、连接大脑和科技的桥梁
  8. I π,光伏手机、脑机接口融合
  9. AI,人工智能

  特斯拉汽车只是马斯克经营的9家公司之一,其余8家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客观来说都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以SpaceX和星链卫星为参考,诸多国家都无法完成的目标却能够被马斯克完成。不过相信驱动未来对马斯克的评价升级的业务一定是脑机接口,因为这项技术可以让诸多受到帕金森、渐冻症、瘫痪等疾病困扰的残障人士恢复自理能力;并且这项技术预计能够在医疗、军事等诸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马斯克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人物。

  

 

  可以说有许多人已经把马斯克视为偶像。

  那么是否可以说选择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人里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马斯克的崇拜呢?

  相信是可以这样评价的。

  可以说不论是苹果和乔布斯、任正非和华为,亦或者是雷军和小米,这些品牌与创始人的捆绑程度都远不及马斯克和特斯拉;一旦特斯拉汽车失去马斯克这位实际掌控者,其全球销量都有可能出现大幅下滑。

  

 

  或许有些汽车爱好者会认为这样的结论缺乏依据,然而细看现阶段的电动汽车竞争思路则难以否认。

  电动汽车存在驱动技术严重同质化的现象,不论是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还是动力电池,各品牌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都基本一致;甚至于基本都来自同一批或同一家供应商;而驱动方案更是没有差异,除后置电机后轮驱动以外,中、高端车也就剩下分布式四轮驱动可选了,所以电动汽车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是在逐渐减弱的。

  于是才会出现围绕所谓的“智驾系统”的口水战。

  其本质上是寻找新的产品竞争力,寻找新的卖点。

  可是高度的和完全的自动驾驶是不符合实际道路条件的,除限定区域的营运车辆以外,私家车想要实现自动驾驶是基本不现实的。所以这个卖点在导致一系列交通事故之后终于被基本“叫停,”后续会有怎样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

  那么其他的卖点就只有从品牌上去寻找了,毕竟隐藏式门把手、贯通式尾灯、大尺寸前备箱这些所谓的创意也具备同质化问题。而品牌的卖点无非是讲故事,但相较于真有故事的品牌而言,编的故事终归是故事。

  

 

  现在想一想特斯拉为何能成为最畅销的全球电动汽车品牌?

  答案很简单:

  埃隆·马斯克真有故事。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特斯拉失去了这个“有故事的人,”这样一个电动汽车品牌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显然再没有了。相信特斯拉不会放弃马斯克,马斯克也不会失去特斯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