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车工到歌坛传奇,离婚后独自带娃,70岁住进养老院却不简单

评论 · 29 浏览

关牧村一开嗓子,准能把人拉回那个唱红歌的年代。她的声音厚实又温暖,像是邻家大姐在跟你唠家常,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到现在还能让人跟着哼。她1953年出生在河南新乡,锡伯族人,家里不算富裕,但她妈李

  关牧村一开嗓子,准能把人拉回那个唱红歌的年代。她的声音厚实又温暖,像是邻家大姐在跟你唠家常,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到现在还能让人跟着哼。她1953年出生在河南新乡,锡伯族人,家里不算富裕,但她妈李芳芗有点音乐底子,从小就教她唱歌,还请了德国老师指导。关牧村天生嗓子好,唱民歌特别有味道,街坊邻居都爱听。

  

  可年轻时,她没那么顺。家里条件一般,政审又卡得严,音乐学院的门没摸着。1970年,她进了天津一家钢锉厂,干起了车工。白天累得满头汗,晚上她还不闲着,参加厂里的宣传队唱歌。工友们下班后围着她听,觉得这姑娘唱得真带劲。1973年,她在天津职工文艺汇演上唱了《打起手鼓唱起歌》,一下火了,声音传遍全城,这成了她翻身的起点。

  

  那时候,作曲家施光南看中了她的嗓子,主动找她合作,写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样的好歌。关牧村唱得情真意切,歌词里那股生活味儿全被她唱出来了。1977年,她考进天津歌舞剧院,从业余歌手成了专业演员。她跟着老师学唱法,把西洋和民族风格揉一块,练出了自己独一份的嗓子,厚实又不失感情,唱啥都让人觉得亲切。

  事业上,她像坐了火箭。1978年,《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火遍全国,她还跟新疆结下了缘,经常被请去唱歌。1980年,她拿下天津青年演员声乐比赛一等奖,1981年主演了古装歌剧《宦娘》,还跑去日本参加世界音乐大会。1983年,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主题曲唱得人心里暖洋洋。1984年,她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得更扎实了,1985年还入了党,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她的歌,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带着泥土香。《祝酒歌》、《金风吹来的时候》、《假如你要认识我》,这些歌听着简单,却总能勾住人的心。施光南给她写的歌,她唱得特别有生活气息,不端着不装,像是跟你面对面聊天。她还上了不少大舞台,1985年的《中国革命之歌》,1990年的《唐风宋韵》,1991年的歌剧《屈原》,每场演出她都唱得让人起鸡皮疙瘩。

  

  1996到1998年,她连上了三年央视春晚,唱的歌老少都爱听。2001年,她上《艺术人生》,聊自己的故事,观众听着都感动。2009年,她办了巡回演唱会,2015年又搞了从艺45周年纪念演出。2022和2024年,她还在《百花迎春》春节大联欢上唱了《致百花》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嗓子还是那么稳。她不光唱歌,还当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忙得不亦乐乎。

  可感情生活,她没那么顺。1984年,她跟王星军结婚,两人因拍《海上升明月》认识。王星军是个小演员,名气不如她,外面总有人说闲话,觉得他高攀了。婚后,王星军从新疆调到天津电视台,俩人忙事业,聚少离多。1988年,儿子关天元出生,本该是个喜事,可王星军事业不顺,心态越来越差。他觉得自己活在她影子下,回家常发脾气,甚至动手。关牧村忍了几年,看孩子被吓得不行,决定不能再耗了。

  

  1990年,她提出离婚,啥也没要,带着两岁的儿子去了北京。租了个小屋,一边工作一边带娃,那日子苦得像嚼黄连。她咬牙挺过来,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1998年,她遇到了江泓,一个湖北来的经济学博士,斯文又贴心。江泓早早就喜欢她,但等了她八年,因为她顾虑孩子,不敢轻易再婚。江泓也离过婚,俩人聊得来,互相懂对方的难处。1998年,他们低调结婚,江泓把关天元当亲儿子养,帮着辅导功课,给了她一个稳稳的家。

  二婚后,关牧村的生活像平静的湖面。她和江泓没要孩子,但江泓对关天元好得没话说,儿子出国留学,他们夫妻俩全力支持。关天元学成归国,找了份工作,偶尔回家吃顿饭,家里其乐融融。她还热心公益,资助过不少贫困学生。有一回,她在电视上看到个学习好的孩子要辍学,主动联系,帮那孩子读到大学毕业。她还常去养老院看老人,捐款捐物,忙得不亦乐乎。

  

  关牧村的故事,就像她唱的歌,带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她的嗓子,唱出了几代人的回忆,也唱出了自己的坚持。事业上,她从工厂车工唱到国家一级演员;生活里,她从单亲妈妈熬到家庭美满。她的经历,让人觉得,生活再难,只要有颗真心,总能找到自己的调子。你说,她这辈子,是不是挺值得咱们聊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