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声”道“心声”启“新生”

评论 · 28 浏览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叶子雯在乌英夜校为苗寨妇女教普通话等知识。梁足英等人在演绎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情景剧《新声》。“这一天,我等了40年,终于可以读书啦。”8月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全国妇联、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用“新声”道“心声”启“新生”

  ——乌英苗寨妇女演绎情景剧《新声》背后的故事

   叶子雯在乌英夜校为苗寨妇女教普通话等知识。

   梁足英等人在演绎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情景剧《新声》。

   “这一天,我等了40年,终于可以读书啦。”8月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民族地区家庭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展示活动举行。我市苗族妇女梁足英与吴妹富作为广西代表登台展示情景演绎节目《新声》。她们用普通话在舞台上道出自己在夜校学习的心声。这两位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的苗家女儿引起大家关注,同样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家女儿、巾帼志愿者叶子雯和女儿石予烨也同台展示了开展夜校教学志愿服务的收获和感悟。

   8月7日,记者在柳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见到了刚从喀什市返柳、即将回到乌英苗寨的梁足英、吴妹富。谈及此次展演经历,她们兴奋地讲述着背后的故事。

   “在新疆,我第一次看到了晚上10点的太阳,很开心。”吴妹富介绍,这次活动中还与维吾尔族姑娘互相教学民族语言,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次展演是我们第一次乘坐飞机,在飞机上第一次看到了我无数次讲解《乌英向海图》时提到的黄河。”梁足英说,谁能想到她以前面对外来人员会因害羞不敢开口甚至绕道走,现在不仅成为讲解员,更是跨越大半个中国,站在大舞台上表演。“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像我们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说到这里,梁足英和吴妹富不禁热泪盈眶。

   原来,今年51岁的梁足英与41岁的吴妹富在小时候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即便很想读书,也无法遂愿,只能在家干农活。像她们一样,几年前,乌英苗寨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识字,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乡镇集市。

   2020年,在市妇联、市民宗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乌英苗寨长期开办“我教妈妈讲普通话”夜校课堂。5年多来,100多名干部、志愿者及返乡学生作为普通话老师在乌英苗寨夜校课堂举办了1000多期课程,他们用新编苗歌、古诗词苗语新译等创意方式帮助苗族妇女学习普通话,为她们搭建沟通桥梁。

   “我们每天都去夜校,白天干农活休息时也会想着学讲普通话。”梁足英说,学习是件很开心的事。5年间,她们从学会读写自己名字,学会用拼音,到后来能通过智能手机用普通话与县城的老板谈生意,拓宽了农产品销路,也有了钱供女儿读书。女儿假期回家就成了“小老师”,日常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现在,她们不仅能说会写,还成为了苗寨讲解员,并正在学习直播带货。

   这次梁足英与吴妹富展演的《新声》,既展示了自己真实的故事,也展现了乌英苗寨女性“成长”与“新生”的一个缩影。现在,乌英苗寨里的许多妇女也从“沉默”到“发声”,鼓励整个家庭学习普通话,减少了与外界的沟通壁垒,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交流交融。

   全媒体记者 李烜宜

   实习生 杨欣雨

   报道摄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