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莞日报
探秘鸟类监测黑科技
科技与自然碰撞点亮科学梦
■户外观鸟
■“邂逅飞羽精灵,探秘鸟类监测黑科技”活动中,读取红外相机检测拍摄到的图片
“通过声闻监测仪听鸟鸣,用红外相机看野生动物,原来科技能让我们这么近地了解自然!”参与活动的学生小涵兴奋地说。
自9月启动以来,2025年全国科普月东莞主场活动暨“广东科普嘉年华”东莞分会场、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持续升温。这场由东莞市科协牵头,15家职能单位联合主办的科普盛会,紧扣群众需求与城市发展重点,推出超100场特色科普活动,让市民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
作为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力量,东莞市林业局依托林业科学研究所、大岭山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等下属事业单位,将自然教育与科技科普、安全防护深度融合,精心策划鸟类监测、植物科普、森林防火等系列活动,为市民带来沉浸式生态科普体验。
科技赋能生态科普
解锁鸟类监测新体验
9月6日,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举行“邂逅飞羽精灵,探秘鸟类监测黑科技”活动,开启了一场科技与自然交融的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室内科普环节率先拉开帷幕。自然教育导师借助丰富的视频与影像资料,将生态站的“监测黑科技”直观呈现在亲子家庭面前:有被称为“夜视眼”的红外相机,清晰捕捉到豹猫、野猪等野生动物夜间活动的珍贵画面;有声闻监测仪,精准录制下不同鸟类独特的“语音身份证”。孩子们不仅在趣味讲解中学会了实用的鸟类辨认技巧,更真切感受到现代科技为生态监测与保护带来的助力,对“科技守护自然”有了全新认知。
室内学习意犹未尽,亲子家庭随即跟随导师开启户外探索。“快听!那边有鸟叫!”一名孩子压低声音的兴奋呼喊,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在导师“先听声辨位,再寻踪辨形”的引导下,大家仰头凝神,仔细探寻声音来源。很快,灵动的鸟类身影陆续出现:头顶白色、叽叽喳喳跳跃的白头鹎,头顶耸立一撮红色羽毛的红耳鹎,还有一道翠绿身影倏地掠过的叉尾太阳鸟。这些“飞羽精灵”时而跃上枝头,时而钻入叶间,仿佛在与孩子们玩一场自然的捉迷藏。灵动的鸟儿不时出现,孩子们一边对照手册辨认特征,一边认真记录,化身“小小鸟类科学家”。
活动尾声,导师团队还为每个家庭送上9月6日上午声闻监测仪录制的典型鸟鸣音频,以及《东莞城区常见100种鸟》观察手册,让科普体验从活动延伸至日常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敬畏自然、守护生命的种子。
自然教育润童心
亲子共赴科普之约
东莞市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开展的多场自然教育活动,成为本次科学嘉年华的亮点。活动以亲子互动形式,让孩子在探索中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同时增进亲子情感。
10月1日,大岭山森林公园虎门景区入口迎来“探寻秋日里的‘金色庆典’——复羽叶栾树(‘国庆花’)科普活动”。室内科普区里,专业自然导师通过PPT和实物标本,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复羽叶栾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态价值,孩子们聚精会神,积极提问,互动氛围热烈。
随后,大家移步室外,沿着预设路线观赏复羽叶栾树。秋日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枝头金黄璀璨的蒴果宛如一串串小灯笼,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叶片排列、触摸果实质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最后的亲子手工环节,孩子们与家长分工合作,制作融入爱国元素的手工,大家共同祝福祖国,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10月12日上午,大屏嶂森林公园游客中心举办“森林的秘密—我们身边的朋友”自然教育活动。活动从“认识森林”开始,导师与孩子们探讨森林的作用、人与森林的和谐共处之道,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独特看法。
接着,孩子们化身“森林侦探”,沿着蜿蜒步道探险,认识奇特植物、寻找昆虫与鸟类踪迹,每一次发现都伴随着惊喜欢呼。探险归来,大家用收集的落叶、花瓣和树枝开启创作,普通自然材料在巧手中变成充满想象力的贴画与手工作品。最后,孩子们自豪地展示成果,分享收获故事,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探索中懂得尊重生命。
参与者陈长睿拿着落叶拼成的小鸟图画说:“今天认识了很多鸟类,印象最深刻的是红耳鹎,那个头上有高帽子、戴着红耳环的红屁股小鸟。我还懂得了进入森林一定要把垃圾带走,不打扰动植物生长。”
聚焦森林防火
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森林防火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本次科学嘉年华中,东莞市林业局统筹下属事业单位,在9月集中走进虎门宇桥学校、东莞市众美中学、谢岗小学、塘厦镇第二初级中学等校园,将专业防火知识转化为师生易懂易记的内容,切实提升青少年群体防火意识。
活动中,工作人员结合区域森林生态特点及近些年典型火灾案例,系统讲解森林火灾成因和“十不准”,强调人为因素是火灾主因且可防可控,让师生深刻认识“森林防火无小事,人人都是责任人”;现场展示油锯、风力灭火机、便携式灭火水枪等设备,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明确“严禁携带火种进林区”“牢记12119火警电话”等要求,还针对“节假日踏青避火险”“林区小火苗处置”等问题互动交流,通过知识讲解、器材演示、模拟演练等形式,全方位提升师生防火避险能力。
事实上,系列森林防火科普进校园活动,是东莞市林业局长期推进自然教育、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缩影。近年来,为扩大生态文化传播覆盖面,市林业局构建“线上科普+线下体验”的双轮驱动体系。线上依托“东莞林业”微信公众号,精心开设“古树莞韵”“认识植物”“探秘昆虫”“寻觅动物”“趣识鸟音”等特色科普专栏,用图文、短视频等生动形式,将林业知识、物种保护故事、生态建设进展融入日常推送,让市民随时随地接触生态科普。线下持续深化自然教育实践,开展植物认知徒步、鸟类观测体验、昆虫探秘课堂等多样化、沉浸式的特色自然教育活动。2024年全市自然教育活动1416场,线上+线下受众约30.7万人次;2025年1-9月全市开展自然教育活动909场,线上+线下受众约11.78万人次,有效推动自然知识普及和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截至目前,2025年东莞城市科学嘉年华已开展多场特色活动,东莞市林业局充分发挥下属事业单位资源优势,将科技、安全、自然等元素融入科普,既满足了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为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未来,市林业局还将持续依托自然教育联盟、特色基地与专业团队,推出更多优质科普活动,助力提升市民科学素养,推动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与科学普及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