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影携手人工智能协会 三年打造200个AI项目 构建“艺术+科技”新生态

Mga komento · 10 Mga view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内,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的盛会近日拉开帷幕。由该校与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新场景应用实验室”正式启动,同期举办的“艺术与科技”产业资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内,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的盛会近日拉开帷幕。由该校与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新场景应用实验室”正式启动,同期举办的“艺术与科技”产业资源对接会吸引了行业目光。

  实验室以“一中心一平台”为战略框架,其中AI影视工业创新中心将打造国内首个“AI影视工业梦工厂”。该中心通过构建“AI+X+N”生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影视、文旅、文娱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验室主任段晓冉透露,中心将形成创作者交流空间、可持续商业闭环及工业化技术平台三大支撑,重点开发“AI+虚拟制作”流程化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精品。

  文化IP交互创新平台则推出“双百计划”,明确2026至2028年间完成100部AI微短剧与100个AI文旅项目的目标。项目将涵盖沉浸式交互、智能体等前沿形态,依托四川影视文创城等实体资源,联动中国电影基金会等机构,孵化代表中国文化与四川精神的文化IP。平台负责人表示,这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提供新动能。

  作为西南地区影视人才培育重镇,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长罗思教授指出,影视行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AI技术已渗透至剧本生成、角色设计、场景建模等制作环节。她强调:“艺术创作与技术革新密不可分,教育体系必须紧跟产业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室建设,为同类院校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该校在“艺术+科技”领域的布局早有积累。自2020年起,学校投入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实验实训场景,持续优化教学团队,打造拔尖创新人才班。2023年起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为AI与影视创作结合开辟新空间。罗思表示,实验室将成为创意人才孵化器和文化出海引擎,通过撬动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释放更多创新生产力。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指出,实验室的落地源于前期系列产业研究。协会此前发布的产业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全国及四川在该领域的规模与特点;通过组织产业圆桌会议,深入探讨了AI在电影工业、微短剧领域的技术成熟度,以及生产关系变革、伦理合规等核心问题。

  在资源对接方面,协会搭建了技术经验共享平台,解决开源技术应用时效问题;推动商业模式共享,探索训练数据合规规范;依托与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联动,为实验室提供专家支持。陈章特别提到,川影凭借学生接受度高、片源丰富、拥有全国稀缺的微短剧道具中心等优势,成为“双百计划”的核心载体。协会将与校方协同培养“懂艺术的工程师”与“懂技术的艺术家”,通过市场化手段打通制片全链条,提升项目整体竞争力。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