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破局之后,“深圳硬科技”开启硬核增长

Kommentarer · 4 Visninger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5年初,科技圈的目光一度被“杭州六小龙”牢牢吸引: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六家扎根杭州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机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5年初,科技圈的目光一度被“杭州六小龙”牢牢吸引: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六家扎根杭州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突破重围,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也让“杭州创新”成为年初热议的关键词。

  当科技聚光灯聚焦在杭州“六小龙”身上时,南海之滨的深圳,正以另一种姿态悄然迎来硬科技新势力的集体爆发——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拓竹科技四年营收破50亿……这批扎根智能硬件、3D打印等赛道的企业,正勾勒出一幅硬科技产业图景,与杭州的创新力量遥相呼应。

  深圳硬科技的爆发力,首先藏在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曲线中。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这份榜单不仅是全球创新力量的“风向标”,更成为观察深圳硬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相较于其他城市独角兽企业分散在消费、服务等领域不同,深圳的独角兽阵营呈现出鲜明的“硬核特质”,几乎全部集中在关乎产业命脉的关键技术领域。

  榜单显示,深圳共有37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成为国内独角兽企业增长最快城市。若进一步按行业类别拆解,这些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硬科技”领域。其中,半导体行业以6家独角兽企业领先,包括嘉立创、比亚迪半导体、航顺芯片、云英谷、飞骧科技和云豹智能。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紧随其后,共有5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包括引望智能、大疆、元象、元戎启行和思谋科技。这些企业在各自赛道里均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已成为独角兽公司的重要阵地之一。两家上榜的新能源方面的深圳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欣旺达动力科技和正浩创新——成立于2014年的欣旺达动力,专注于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从电芯、模组、BMS到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成立于2017年的正浩创新是移动储能与清洁能源的全球行业先行者,其户外电源品类全球销售额第一。

  二级市场的表现更印证了深圳硬科技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4家深企登陆A股。它们在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向市场传递出深圳硬科技产业的成熟信号:这些企业并非依赖资本炒作,而是凭借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业绩,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其中,影石创新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影石创新首发融资19.38亿元,是今年上半年A股的第三大IPO。这家企业的全景相机产品全球市占率全球第一,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57%,其推出的消费级全景相机不仅占据全球运动相机市场的份额,还在专业影视制作、安防监控等领域打开新空间。

  同期上市的优优绿能是国内头部充电模块供应商,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提供核心部件,2024年实现营收14.97亿元,2021年至2023年期间,研发复合增长率超90%。

  此外,首航新能和矽电股份分别是光伏与储能产业、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的头部玩家,两家企业均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稳步提升市场份额。这种“上市即领跑”的现象,正是深圳硬科技产业成熟度的佐证。

  企业的蓬勃生长,离不开城市创新生态的滋养。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从“杭州六小龙”展现的前沿科技突破,到深圳硬科技集群的全面崛起,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多点爆发背后,是不同城市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走出的差异化创新之路。杭州以 前沿科技领域为突破口,深圳则以制造业为底色,聚焦半导体、智能硬件、新能源等领域,用硬科技的加速度书写全球创新版图的中国篇章。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