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陷入生存困局,舆论翻车、盈利下滑,预制菜成唯一破局关键?

Comentarios · 21 Puntos de vista

在中式餐饮行业,西贝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与话题的品牌,从早年凭借“西北菜”标签快速扩张,到独创“创业部+赛场合伙人”模式试图打破连锁困境,再到如今因舆论冲击与行业压力转向预制菜赛道。 当罗永浩事件引

  在中式餐饮行业,西贝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与话题的品牌,从早年凭借“西北菜”标签快速扩张,到独创“创业部+赛场合伙人”模式试图打破连锁困境,再到如今因舆论冲击与行业压力转向预制菜赛道。

  当罗永浩事件引发的预制菜争议,直接导致西贝门店客流断崖式下滑、2026年完成IPO上市计划蒙上阴影时,西贝又会怎么做呢?

舆论与市场双重冲击:西贝陷入生存困局

  对餐饮品牌而言,品牌形象与门店业绩是支撑发展的两大支柱,而西贝在短期内同时遭遇了这两方面的冲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局。

  罗永浩事件的爆发,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西贝品牌的质疑,更直接导致部分门店营业额下滑,这对以线下门店为核心营收来源的西贝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从消费端来看,近年来餐饮市场的需求逐渐理性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愈发依赖“口碑”与“体验”,罗永浩事件引发的舆论争议,让西贝的品牌形象受损,部分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转向其他同类品牌。

  更关键的是,这种负面舆论具有“长尾效应”,即使事件热度消退,消费者对西贝的负面印象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影响门店的长期客流。

  从行业环境来看,西贝面临的压力远不止舆论冲击,近年来,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居高不下、食材成本因通胀持续上涨、商铺租金不断攀升,这些因素共同压缩了连锁餐饮的盈利空间。

  西贝作为以线下堂食为主的品牌,受这些因素影响更为明显,门店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但客单价却难以同步提升,导致单店盈利水平下滑,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国内连锁餐饮品牌的平均净利润率较前几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西贝也未能幸免。

  更严峻的是,西贝的“上市承诺”面临兑现压力,此前,西贝曾向合伙人、员工及个人投资者承诺2026年完成IPO上市,这一承诺是吸引资金与人才的重要筹码,但随着门店业绩下滑、行业环境恶化,上市计划的可行性越来越低。

  西贝的资金结构特殊,其融资主要依赖“内部圈层”,高管、员工及贾国龙的“朋友圈”个人投资者,而非传统机构。这种结构意味着,西贝面临的不是单一机构的对赌压力,而是成千上万中小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一旦上市计划落空,投资者的股权无法变现,分红也可能因业绩下滑而减少,整个合伙人团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冲击。

  从内部管理来看,西贝的“赛场合伙人”模式在危机中暴露出隐患,该模式设定的“三个月考核期”与“末位淘汰制”,在业绩良好时能激发团队活力,但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更多团队可能因无法完成盈利目标而被淘汰,导致人员流失加剧。

合伙人模式的深层逻辑:创新与风险并存

  面对行业竞争与扩张压力,西贝曾试图通过“创业部+赛场合伙人”模式实现突破,这套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股权设计与考核机制,平衡“规模扩张”与“管控能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创新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风险。

  从架构设计来看,西贝构建了“集团—子公司—门店”的三级体系,以内蒙古西贝集团为平台母公司,下设近200家子公司,并根据业务重要性进行差异化股权划分。

  其中,供应链业务由集团100%控股,这一决策体现了西贝对核心资源的掌控意识,供应链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食材采购、仓储物流、半成品加工直接决定菜品成本与品质,100%控股能避免核心环节被外部干预,确保品牌标准统一。

  而负责终端门店运营的100多家子公司,则采用“集团60%+合伙人40%”的股权结构,这种划分既让集团掌握战略决策权,又通过合伙人的资金投入降低自身资金压力,同时激发合伙人的经营积极性。

  在具体运作中,西贝将100多家控股子公司拆分为15个创业团队,每个团队需通过“出资—拿牌照—运营—考核”的流程参与市场竞争。

  以北京子公司为例,若启动资金需1000万元,集团出资600万元,合伙人共同出资400万元,出资后合伙人团队可获得北京区域的“开店执照”,自主负责门店选址、人员招聘与日常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合伙人从“打工者”转变为“经营者”,利益与子公司业绩深度绑定,更愿意投入精力优化运营细节、控制成本。同时,集团通过“牌照授权”与“考核机制”保持对门店的管控,避免传统加盟模式中的“品牌失控”问题。

  但这套模式的风险也同样突出。首先是“考核机制”的合理性问题。西贝设定的“三个月盈利考核期”,对不同区域的团队采用统一标准,但不同城市的消费能力、租金成本、竞争环境差异巨大。

  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租金与人力成本远高于三四线城市,却需与三四线城市的团队用同样的盈利标准考核,这显然有失公允。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可能导致一线城市的团队为快速盈利而压缩食材成本、降低服务标准,损害品牌长期价值。

  其次是“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问题,虽然名义上集团与合伙人按6:4出资,但实际操作中集团的出资是否足额到账、到账时间是否及时,外界难以知晓。

  有行业人士推测,西贝可能通过“合伙人先出资、集团后跟进”的方式降低自身资金压力,这种模式在业绩良好时可通过利润回流弥补,但一旦业绩下滑,合伙人的资金可能成为“风险缓冲垫”。

  最后是“利益分配”的平衡问题。在子公司盈利后,利润需在集团与合伙人之间按股权比例分配,但集团作为控股方,可能通过“管理费”“供应链采购价”等方式调整实际利润分配,导致合伙人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

  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在业绩良好时可能被掩盖,但在业绩下滑时会被放大,引发合伙人的不满与退出。

预制菜赛道的转型机遇:西贝的破局关键

  当门店扩张遇阻、上市计划承压时,西贝早年在预制菜与供应链领域的布局,成为其扭转局势的重要机会。从行业趋势来看,预制菜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而西贝的品牌积累、供应链基础与前期探索,使其具备了转型的先天优势,但这条赛道的竞争与挑战也同样不容忽视。

  从行业背景来看,预制菜赛道的崛起是消费需求与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便捷化、多样化的餐饮需求日益增长,预制菜凭借“加热即食”的特点,快速渗透家庭消费、办公餐等场景。

  同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范预制菜行业发展,从食品安全、标签标识到生产标准,都在逐步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0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

  西贝在预制菜领域的布局早有准备。多年前,贾国龙就提出“贾国龙功夫菜”的预制菜概念,试图将西贝的核心菜品从“堂食”延伸至“家庭消费场景”。

  从产品定位来看,西贝的预制菜主打“中式家常菜”,与自身堂食菜品形成互补,既能借助已有的品牌认知度快速打开市场,又能满足消费者对“餐厅级口味”的家庭需求。

  更关键的是,西贝的供应链优势为预制菜业务提供了支撑,集团100%控股的供应链子公司,能确保食材采购的稳定性与品质,从源头控制预制菜的产品质量;近200家子公司的网络,可作为预制菜的仓储与配送节点,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而400多家门店,既能作为预制菜的线下销售渠道,通过“堂食+预制菜”的组合提升单店营收,又能通过门店体验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信任,此外,西贝还通过投资千味厨房、福成股份等预制菜头部企业,快速获取行业资源与技术,降低自身研发风险。

  但预制菜赛道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西贝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从产品层面来看,预制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口味还原度”与“便捷性”,西贝虽在堂食菜品的口味上有积累,但如何将堂食口味转化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菜,仍需持续研发投入。

  从渠道层面来看,预制菜的销售依赖线上电商、线下商超、社区团购等多渠道,西贝此前的优势集中在线下门店,线上渠道的建设仍需时间,目前,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已在预制菜领域布局多年,渠道优势明显,西贝想要在线上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推广与运营。

  从价格层面来看,西贝的预制菜若延续其“中高端”定位,可能面临消费群体有限的问题,目前,预制菜市场的主流价格带集中在20-50元,而西贝的预制菜产品价格均价多在50元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消费需求理性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西贝需在“品牌溢价”与“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此外,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西贝需加强生产环节的品控管理,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新的舆论危机。

  尽管挑战重重,但预制菜赛道对西贝而言仍是最优选择之一,从短期来看,预制菜能为西贝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缓解门店业绩下滑的压力;从长期来看,预制菜业务若能成功,可推动西贝从“餐饮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降低对线下门店的依赖,提升抗风险能力。

  对西贝而言,能否在预制菜赛道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将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渠道优势,同时快速适应预制菜行业的运营逻辑与消费需求。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西贝的转型探索为传统餐饮品牌提供了参考,在消费需求变化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单纯依赖门店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传统餐饮品牌的必然选择。

  而预制菜赛道作为连接“餐饮”与“食品”的桥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转型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在战略布局、产品研发、渠道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同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及时调整策略。

  对西贝而言,这场转型不仅是一次业务拓展,更是一次自我革新,从合伙人模式的探索到预制菜赛道的布局,西贝始终在尝试突破传统餐饮的边界,寻找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商业模式。

Comentarios